注重朗读训练 培养学生语感

时间:2022-08-12 12:32:49

注重朗读训练 培养学生语感

[摘要]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一种语文素养,是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感教学;语言;培养语感

注重朗读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语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感知,在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的同时,触发语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重在朗读训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一、多读、熟读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这就是说,要深刻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多读多练。读可以帮助理解作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不断地接触词句,可丰富自己的词汇。古时的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常常要求弟子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在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文中描写了苦难中的祖国,奋飞中的祖国,先让学生划出文中表现祖国沧桑历史变化的词句。先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推敲、品味、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想象旧中国背景下的祖国是什么样的,新中国的形象又是如何表现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重点句段,体会诗人对祖国那种深厚的感情。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悟出语言材料中诗人对祖国强烈深沉的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朗读犹如一条潺潺流动的溪水,使语感生生不息。除读课文外,还要坚持课外阅读。读中外名著,读报刊时文都行。要指导学生择优而读。

二、善读、会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朗读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从大量的语言实践里,体会言语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注重朗读,善于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感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对朗读的指导一般体现为三点:一是感受性的讲读;二是领悟性的讲读,以读代讲,讲在读中,反复朗读重点语段;三是品味性的讲后读,引导学生入情入景,结合具体的语感情景,对文章中用得精妙的语句咀嚼涵泳。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之中去,将二者合为一体,学生会更容易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感。《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都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可谓文质兼美,字字珠玑。这为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良好语感提供了最佳范例,为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其中“阴影”就有双重含义,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由先前热切盼望变极度失望、害怕等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留给人许多思考,通过反复阅读,就能悟出其中的深刻含义。

三、美读

根据文章的内容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点,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种美读,以感悟语言意蕴,情感,韵味,形成语感。在具体的语境中,从声音上去吟咏,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语调去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其义就会自见,自然也就入情明理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教学《背影》、《敬畏生命》、《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课文,可以先由老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范读前,应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样学生会听得更认真,他们还会对你的朗读加以评点。评点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自己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这些经典篇目,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怎能不体味出美的韵味来呢??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加强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语感教学要致力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运用语言水平的提高,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语感综合训练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在语感分析中领悟语感,丰富语感;在背诵拓展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在学用结合中强化语感,协调发展。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会得到有效提高。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实现语感教学训练的新突破,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简介:温丽艳,浙江省桐乡市第九中学,研究方向:中文教育。

上一篇:论梅溪咏物词之形神俱备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