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相融,寻求语文课堂的精神支点

时间:2022-04-13 05:39:31

德智相融,寻求语文课堂的精神支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校提出了“德智相融的语文课堂”的省级课题研究。

打造德智相融的语文课堂,就如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找到了精神上的支点,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导入新课时从情感上“先发制人”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在教学《我叫神舟号》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太空到底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些什么?受尽孤独的嫦娥会在太空看见什么呢?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飞向太空去看一看,好吗?”“太空”充满神秘,“宇宙飞船”对于学生来说又是新鲜事物,这样的设计正是抓住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题是导入的必须内容,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授课伊始,可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美”的教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等设备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替代了笔书。受此影响,学生家长也流露出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写字被很多人轻视。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思索的问题了。

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伞”这个字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形状,将字形与实物的形状相联系作比较,学生很兴奋地发现“伞”字里面藏着伞面、伞骨和伞把手,学生不但很快记准了字形,还增添了对汉字的喜爱和求索的欲望。坚持不懈必将提高识字能力,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编者精心挑选组编的,里面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范文,扣住优美的句段,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语言文字是思想内涵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使德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例如:教学《詹天佑》这篇文章,课后有“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带点的词语”一题,其中有这样两个句子:“有一家外国的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遭外国人讥笑,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脱离当时当地的情况,脱离具体的环境,让学生就句子说句子的意思,学生能说准确吗?詹天佑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怎么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呢?对“轻蔑、还没有出世、自己、第一条”等词语的理解还会到位吗?再如,我们训练学生朗读课文,不管是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训练,还是听、说、读、写、思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都不可能不顾及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单纯地为训练而训练。

四、写话既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又是育人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一段明确的表述:“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老在《作文论》中也强调:“作文最可贵的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是啊,搞胡编乱造,移植他人的作品,不仅习作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与我们教育的育人目的是背道而驰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存在着假、丑、恶,儿童生活其中,耳濡目染,必然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习作的过程,也是辨事明理,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三八节那天,我们写《我的妈妈》,虽然孩子们的语言非常稚嫩甚至错误百出,但是因为写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所以字里行间流露真情实感,非常感人。随着今后写作的深入,小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地深化。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也要努力创设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多数是围绕这一单元的教育主题进行的。如:《问路》《庄稼的保护神》《寻找春天》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等。在教学《寻找春天》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一些能展现祖国壮丽河山的图片,并出示了一些学生去各地旅游的照片,然后再进行口语交际练习,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趣。因此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作者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文字记录,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篇佳作,他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美丽天地,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材料。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诗香诗韵,浸润童年 下一篇:以“文眼”慧“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