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途径探析

时间:2022-04-13 12:22:16

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途径探析

摘要:预算管理工作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以及财务预算执行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总体目标能否实现。当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强化其预算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预算是现代管理理论中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包括预算管理思想和预算管理工具两个方面。一般而言,预算是指收集和整理有关预算数据,并且尽可能地按照预算内容和要求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过程。预算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国家、企业、政府、组织等,均可以用预算管理思想和预算方法进行管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指的是事业单位为实现单位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财务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实践证明,预算管理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解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我国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这些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作为我国财政分配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不断得到增强,在稳健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有效地集中国家财力

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有和使用财政资源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合理有效地集中财政资金,保证国家财力供应。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按照预算管理制度,从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运用预算手段进行资金的征集和统筹安排。确保财政资金的收入、支出符合法律规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成本费用,一方面为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职能的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各级事业部门和单位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有助于我国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有助于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2.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渠道和途径聚集资金,这些财政资金只有通过财政预算手段,才能合理地流向预算各部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一般而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通过编制量化的财务收支指标预算,对财务收支指标实际值与预算值之间的差异,要查明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用于决策。这种分析可以使得事业单位预算各部门更有效率地获得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分配效率。

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可以为国家起到监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

预算是一国编制的一定时期内的财政资金收支总状况。通过预算收入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反映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因此,通过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出现的问题。通过预算收集的这些信息、传递和分析,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制定政策的准确度,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通过预算的管理可以使得国家财政资源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分配”并投入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体现着国家宏观调控所扶持的方向,也引导着国家财政资金流向最需要资金的事业,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不规范,不具有科学性

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管理相比较于别的企业单位来说应该具有更完整的规范格式,一般的单位预算编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基本预算又包含人员经费预算、公用经费预算等内容。事业单位在做这方面的预算编制时,经常可以发现“基数法”的痕迹,很多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而事实上,从理论上讲,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遵循的应该是“零基预算”的方法,“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固定了财政资金在部门间的分配格局,制约了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不利于相关财政事业单位控制支出规模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利于内外部财政资金统筹的综合预算要求。

2.预算管理制度透明度较低,执行缺乏约束控制机制

近些年来,经过调查实践发现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透明度不高,事业单位在单位预算的编制、成立、执行等几个过程中,都没有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进行跟踪。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控制,预算的制定和执行经常脱节。甚至有些单位的部门人员随意增改预算项目的内容,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提高费用执行的标准。此外,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在执行后也没有相应的单位考核评价制度加以跟踪,预算管理制度的结果无法得到及时反馈,进而经常使得预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3.预算管理制度事后执行监督不到位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施行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事前编制、事中执行控制以及事后执行监督。好多事业单位没有编制科学的事前预算管理制度,或者虽然有编制事前预算管理制度,但是事后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到位,对于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细。例如,按照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部门预算管理机构,但是事实上很多事业单位没有能够建立具备独立监督职能的预算管理机构,进而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监督陷入无序和随意的混乱状态。

4.多数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不高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要想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不容易,同时由于预算编制的不规范和不科学,多数事业单位只是将时间用于撮合预算编制的数据,以及如何追加和调整项目预算数据。很少有事业单位主动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关注预算执行的资金使用效益,很少花时间关注类似于“如何更有效地将有效的计划资金用于项目预算上面”这样的问题。其结果只能够造成大多数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预算规划形同虚设,资金浪费得不到有效制约,等结果。

三、强化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途径探析

1.严格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规范的问题,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部门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严格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从预算编制的理论上来分析,预算编制的方法包括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几种方法,不同事业单位由于其费用性质、部门性质不一样,其适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也不太相同。但是,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事业单位还是适合并且应该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所谓零基预算指的是以零为基数,由人事、教务、医务、科研、设备、行政、基建、后勤、财务等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和职责分工,对来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充实的测算计划。这种预算编制的方法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事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较科学地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水平。所以,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应该摈弃目前采用的“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这一传统的方法没有办法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监督考评机制

各事业单位要积极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特别要重视单位一些费用范围的合理调度、支出的计划性,尤其应该重视建立审批机制和量化考评制度。对于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对于项目预算的完成情况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对单位内部各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考评,可能的条件下,应该将项目预算的考评结果归档计入项目数据库,作为事业单位项目立项的参考以及总结预算管理监督考评机制的历史依据。

3.强化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督

事业单位如果要从根本上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作用的话,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单位事前预算批复执行,如上级部门应该在核定预算时,具体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如果上级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下级单位预算有差别时,事业单位应该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单位发展的目标能够实现。另一方面,在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时,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

4.制定有效的预算制度管理办法

作为非盈利性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预算制度有效执行的根本。所以,如果事业单位要最大程度上调动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要最大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则制定有效的预算制度管理办法是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途径的根本制度保证。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广泛,整个预算的编制必须要有多个配套措施作为依托,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也需要有内外部的监控和管理。然而我们也相信随着我国财税政策体系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发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的编制和执行必将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邓克平.浅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7(9).

[2]邹晓丹.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08(3).

[3]吴家幼.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J].管理观察,2009(6).

[4]卢鲲.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作者单位:岳阳市交通规费征稽处)

上一篇:企业财务投资策略 下一篇: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预算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