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4-12 11:44:37

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说起食品加工小作坊,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在狭小脏乱的环境里,进行的食品加工生产,这也使得食品加工小作坊成了“黑作坊”、“黑窝点”的代名词。所谓“官方定义”,食品加工小作坊是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规模较小,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销售范围固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或个人。

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质量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食品加工小作坊作为一种现实存在,也给于监管工作提出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那么,如何管理它们,使它们在具有食品安全的保障下,合理的为市场经济做出积极贡献,成为当前基层质监部门思考的主要问题。以下就如何做好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拓展监管能力。

当前质量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职能不断深化与监管工作人员缺乏,造成监管人员少、监管地域广,无法对食品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全面动态监管。针对这种情况,应充分利用乡镇质监员、农村公共安全员这些对当地环境熟悉的人员,实行监管就近、及时反映的策略,建立由乡镇质监员、食品安全专管人员、农村公共安全员组成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通过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设,使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行政村,实现纵横交错、紧密结合,让质量监管频繁化、日常化,以解决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

二是出台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管理法规,规范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职责。

尽早出台符合管理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法规与规范其生产环境,从根源对其进行改进。现在社会上存有对小作坊监管出现谁都不管的现象,曾经有媒体就一家卤味店的卫生状况分别向工商、卫生、质监三部门反映,但“谁来管”的问题未得到明确答复。由于职能部门在对小作坊监管的职责不明,给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盲点,“非法”食品加工小作坊数量剧增。大量原来有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合法食品加工小作坊,由于《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原有的卫生许可证废止,工商部门也因此不再对其营业执照进行年检,并对未年审的单位注销其营业执照,致使出现大量既无证又无照的“非法”食品加工小作坊,小作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因此被职能部门相互推来推去,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为此,建议人大加快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立法进程,尽快解决小作坊监管中存在职责不清,职能不明的问题,厘清职责防止出现监管空档,给食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三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识与法律法规的普及,做好引导工作。

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的公益宣传,增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大家消费健康安全食品,抵制有毒、有害、不卫生的食品,让食品加工小作坊自觉提升卫生标准。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多、形态众,可以根据质量安全状况、规模大小等因素加以分级管理。引导那些质量安全意识强、制度完善、设施设备齐全的小作坊按照GB/T23734标准进行建设,用它们作为典型示范指引其他小作坊向这些小作坊聚集靠拢。同时,针对那些生产加工假冒伪劣、使用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给于严厉惩处,坚决取缔。

以上是笔者在工作中的粗浅看法,定有许多片面之处。食品质量安全关乎全民健康,成为人们最关心的,与自身利益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是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务所在,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定量包装计量检定中误差的几点分析 下一篇:着力唱好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