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的三点思考

时间:2022-04-12 10:31:51

【摘要】(1)承认职业的多样选择,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要有最优选择,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在某些方面有可能达到的高度。 (2)正视大学校园仍然是年青人的星空,真正一流的大学,必定...

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的三点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课程正在稳步推进,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变化引起的各方面的变化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针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际,对现阶段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变化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所带来的思考

十多年来,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的扩招,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从高校里毕业,走入社会,而我们社会并没有为这些大学生准备足够的就业空间,大学生作为少数精英的优越感逐渐失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大学生的初高中同学,他们中的少数已经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甚至他们中的大多数因有一技之长而收入颇高。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值逐渐滑落,部分高中生甚至是农村的高中生都已不再把升学作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手段。于是,现代高中生大多数缺少曾经的执著,这就为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再也难以一味地激励学生去挤“独木桥”了,但也不能忽视理想教育。我们不能指望每位普高生都能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但我们应尽量让我们的学生永远怀揣着希望,带着希望,有思想、有品味地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一方面要仰望星空,另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在仰望星空时而不失去脚下的土地。在农村从教的我,曾经反复强调过“你如果不想在贫穷的农村凄凉地度过惨淡的一生,就必须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大学似乎是所有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为了你的父母,你一定要考上大学”、“为了改变你们家族的命运,你必须考上大学”、“如果考不上,你说你能干什么,你必须要考上”,这些当年充满力量的宣言,被今天的学生轻轻一笑加以否定之时,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这代学生充满着理想地去生活。

我的尝试如下:

(1)承认职业的多样选择,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要有最优选择,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在某些方面有可能达到的高度。

(2)正视大学校园仍然是年青人的星空,真正一流的大学,必定是思想碰撞的乐园、是健康人格形成的沃土。

(3)强化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努力形成理解知识尊重知识热爱求知的班风,变纯粹的应试教育为实用的求知教育。

变化二:网络、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所带来的班级管理难度的加大

网络在近几年迅速普及到城乡的大多数家庭,网吧更是遍布于大街小巷。近几年政府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进行过多次整顿,但学生思想疏通不到位,靠政府的强制行为,只能是治标行为,根本无法阻止青少年上网。

手机上网业务的开通,更是方便了中学生上网。手机、网络等电子设备深入生活,确实为中学生活跃思想的展示,与交流提供了多维平台,但也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难度。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上通宵网、挂QQ聊天,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宝贵的时间,而且直接威胁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学校、家庭、老师都高度关注。我所在的学校也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措施,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势头的进一步蔓延,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根据政教处的统一安排,我创新工作思路,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明利害、晓得失,通过疏导的方式解决那些已经暴露的目标。对于那些大家都公认的网络高手,我主要采取疏导的方式解决。在与他们交流中我发现,真正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往往都比较聪明,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意志力薄弱,难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们,退学、处罚等威胁基本不起作用,家长大多已经死心或者家庭教育本来就有问题。如果放弃,他们也不会太在意,只有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

(2)疏堵结合,变堵为疏。对于那些上网比较隐蔽的同学,我主要采用疏堵结合,变堵为疏的教育方式。之所以比较隐蔽,说明这部分同学胆子相对较小,还不敢公开上网,对老师、家长还有所顾及,所以采用“堵”的方式容易见成效。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从思想层面让他们理解上网的危害还是必要的。

(3)制度约束,加强监管。对于带手机进班的情况,我首先在班级宣传带手机进班的危害,然后建立相应的班规,当有同学触犯,按照班规办事。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加大巡查力度,从过程上做好监督工作,有效遏制了手机的蔓延。

(4)“潜”入内部,全面掌握班级动态。在本学期初我以班级一同学名义建了一个班级QQ群,然后以他的名义秘密邀请班级同学加入。现在,我只要打开这个群,就知道哪些同学在线,并掌握哪些同学经常上网。

变化三:单双周突然变化所带来的管理真空

本学期,我校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真正落实双休日。改以前的每周单休为现在的每周双休。这一改革,从理论上来说,的确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也给同学们适当休息的空间。但由于从初中到高一上学期,同学们都习惯于一周上六天课,休息一天。现在突然改为一周上五天课,休息两天,很多同学必定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两天都休息心里不安,自主学习又无从抓起,再加上那些“空巢”家庭的学生,缺少父母学校的监督,他们便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时间。

如何让学生有价值的度过这些时间,是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是彻底“放羊”,还是有方向地指导?是课内学习的延伸,还是另行安排其他学习?是彻底交给家长管理,还是学校适当指导?对留守学生该如何处理?学校与家庭之间是否还有管理上的真空?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们图省事,不够重视,以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对学生造成重大损失。

针对以上问题,我的探索如下:

(1)把学生的还给学生。不再利用周末时间强加硬性作业,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做一些作业,特别是实践性的作业,目的是不让学生感到无所事事。

(2)该留下来的一个不能少。对于留守学生,我尝试让家住在街上的同学组织,平时要么集体在班级学习,要么在学校搞集体活动,而且实行点名制,强调留下来的同学全员参与,一个都不能少。

(3)请求外援,丰富假日生活。除班委会组织活动外,我还请各授课老师留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同学们周末完成。

总之,周末活动的安排基本上体现有意义而不劳累、有事做而不盲从的原则。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责编/董 璐

上一篇:让拼音教学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 下一篇:班级管理的五个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