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角度看歇后语的特点和功能

时间:2022-04-12 09:25:19

摘 要: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而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的表义功能。作为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有其自身独特的语用特点和语用功能。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角度探讨了歇后语的由来、语用特点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歇后语;语用特点;语用功能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111-02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歇后语根据语义的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喻义型歇后语和谐音型歇后语。喻义型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描写一个事实,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这个事实加以解释、说明,后一部分才是表义的真实目的。例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扶着屁股上墙――自抬自(自己抬高自己)”。谐音型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提出一个事由,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关系,故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妙语双关现象。例如,“老虎拉大车――谁赶(敢)”、“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在交际中,它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增加了语言的表达力,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一、从语用角度看歇后语的由来

耶夫・维索尔伦的《语用学诠释》将语用学定义为: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而这种综观与人类诸种行为中的语言现象的使用相关,它关注的问题是语言怎样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作用。他认为,使用语言必然包括不断地做出选择,而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是由语言内部或语言外部环境原因所驱动的。语言使用者在选择语言的时候,必须要与语境相顺应,应注意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在语言交际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的交际,都离不开语境,歇后语就是一种在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环境即的共同驱动下产生的语言形式。

从语言内部环境来看,歇后语的产生与发展是语言自身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歇后语是汉语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造句材料,同成语、谚语和惯用语一样,是汉语词汇体系中的特殊成分。从语言外部环境来看,歇后语的产生及发展同时也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是一种活的语言,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成员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此,语言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当人们在交际时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而需要以一种短小、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时,歇后语这类特殊的语言形式便应运而生。

二、从语用角度分析歇后语的特点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通俗、生动、幽默、含蓄、风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的表义功能,历来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歇后语之所以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必然具有它独特的语用特点。

(一)使用的灵活性

歇后语的结构是相对固定的,但其运用却非常灵活,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和上下文的选择,使用整条歇后语;或仅使用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其意义不会改变,反而使用效果可能更为突出。例如:

温十三妹周身痉挛,支吾道:“那,那就算我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吧!还不行吗?”“不行!你得说清楚,到底是‘小和尚念经’,还是你十三妹造谣?”何畅乘胜追击,步步紧逼。(《霞岛》)

在上例中,根据所在语境可以看出,歇后语“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这些参与交际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大家都明白前后两个部分是什么。例中,温十三妹在自己的话语中选择了整条歇后语,而何畅再次用到这条歇后语时只选择了前半句,省略了后半句,这是因为大家对这个歇后语都很熟悉,这种省略并不会造成听话人理解上的困难。

(二)口语化与书面化的融合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比较随意、通俗、平实;而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比较正式、典雅、庄重。歇后语这类语言形式的语体特征就比较独特,兼容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

歇后语取材十分广泛,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财富。歇后语在历史上向来被称为俗语、鄙语,说明它们最初是流行于群众的口语之中,后再凝固为通用的词语,因此歇后语中有很多的口头词语,还包含很多的土语方言,具有通俗的风格色彩。歇后语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效果,长期以来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它不仅是一种日常交际中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文学语言,经过人们的改造和筛选也被广泛应用到文学作品中,帮助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等。

三、歇后语的语用功能

歇后语是汉语有的言语表达形式,最大特点就是集幽默诙谐于一体,它形象、生动、活泼而又饶有谐趣,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突出描绘人们生活中熟知、具体的意象,使用起来形象、诙谐、活泼,具有一种很强的渲染力量。在人际交际时,如果巧妙恰当地运用歇后语,不仅能够使语言通俗幽默、活泼生动,而且还能起到化尴尬为玉帛的作用,从而促进相互理解,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愉悦效果。歇后语的语用功能主要有语用缓和、增强修辞效果的功能。

(一)语用缓和的功能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矛盾,损害到某些人的面子,面子是人们相互交往中感到珍贵的东西,一旦面子受到威胁,人们就会采用一定的语用策略,来保住或尽量维护自己和双方的面子。歇后语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维护面子的语用策略,它在避免丢面子,降低双方话语矛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起到语用缓和的作用。例如:

小将说:“绕了吧,绕了吧!再不敢啦!”鲁王嫂一松手,他往前跑两步,回头做了个鬼脸,说:“今儿晚上我是猪八戒撞上了罗刹女―――甘拜下风!”一句话把鲁王、鲁王嫂和身边的众将都逗笑了。(凌力《星星草》)

在上例中,小将经过一番厮打,意识到自己不是鲁王嫂的对手时,则选择了“猪八戒撞上了罗刹女―――甘拜下风”来自嘲自不量力,哀求对方放过自己。这个歇后语的妙用使陷入尴尬境地的讲话人既承认了错误又挽回了面子,也使听话人开心一笑,化解了矛盾。

(二)增强修辞效果

歇后语是在口头语言交际中创作或修改并广为流传的,它通俗、生动、形象、风趣,表达了一种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效果为交际添加了剂,能够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把要表达的意义和效果顺利有效地表达出来。例如以下两个例子:

人眼是秤,众人齐吼:“黄金山!少来这套鬼把戏!”“狗鼻子插大葱――装什么象(相)啊!”(《县委书记》第一部)

群众一齐喊道:“哈哈!狗咬狗,两嘴骚;狼吃狼,对着嚎。这才真不假呢!”(《戎萼碑》)

在第一例中“狗鼻子插大葱――装象(相)”,以“狗鼻子插大葱”所营造出的滑稽为铺垫,用“装象(相)”来刻画出黄金山那种装腔作势的丑态,可谓形神兼备、入木三分。在第二例中,群众通过“狗咬狗,两嘴骚;狼吃狼,对着嚎”,于嬉笑中表达出了一种嘲弄和怒骂。在这些表达中,歇后语通过类比和比喻所创造的诙谐、滑稽、幽默等修辞效果在表情达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了交际效果,更有效地传达了交际意图。

总之,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有效的并具有幽默性质的言语交际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语用功能,并在汉语交际中通过其语用功能的发挥,大大促进了交际的有效顺利进行。我们在进行人际交往时要恰当地使用歇后语,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们的言语表达更加委婉含蓄、礼貌得体、机智幽默,而且能使交际双方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比]耶夫・维索尔伦.钱冠连,霍永寿.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3]吕迎春.歇后语在社会交际中的魅力[J].阅读与写作,2006,(8).

[4]鲁杰杰.浅谈歇后语的分类及其语用功能[J].语文学刊,2010,(4).第2卷第3期Vol.2,No.3

上一篇:反思《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下一篇:《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