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等

时间:2022-04-12 07:23:13

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等

邓拓是著名历史学家、诗人、杂文作家。抗战期间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1964年,邓拓将个人珍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140余件(套)捐赠给国家。这批捐赠品全部由中国美术馆珍藏,其中有价值连城的坡《潇湘竹石图卷》,明人沈周《萱草葵花图卷》、唐寅《湖山一览图》、吕纪《牡丹锦鸡图》、仇英《采芝图》,清人恽寿平《桂花三兔图》、华岳《红白芍药图》等等。这些古代绘画艺术品均属国之瑰宝,备受学界和文物鉴藏界关注。此次展览,是邓拓捐赠品入藏中国美术馆后的第一次集中亮相。为让这批珍贵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重现昔日光彩,中国美术馆邀集相关专家多次论证,制订了慎重周详的修复和保护方案,组建了专门的修复工作室,在全国范围物色和聘请古代书画修复专家参与修复工程,历时三年努力全部修复告峻。

香港货币展

香港是最先把中文货币单位定为“员”(与“圆”“元”通用)的地方。1 846年,东藩汇理银行发行港元钞票,持有人可随时凭票兑换银元,成为香港最早纸币。1863年,港府从英国运送辅币来港,翌年开始在市面流通,成为香港首批硬币。上述的纸币和硬币出现,标志香港货币的诞生,两者更曾在本地印铸。是次展览包罗不同类型的文物,除了展示不同年代的香港硬币和纸币外,亦包括试铸的样币、硬币铸模、纪念金币的石膏模型、纸币的设计图、版票、印钞用的钢版,以及未经切割的连张钞票等等。展出的文物超过700件,辅以精彩的历史图片和录像,道出香港各种货币出现的时代背景,以及货币的购买力转变,与港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雪域瑰宝――文物展

2012年是和平解放61周年,该展由广东省文化厅和自治区文化厅共同主办,广东省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协办,广东省博物馆、博物馆承办,展览由佛教造像、唐卡绘画、文献典籍、宗教法器、面具以及服饰、生产生活用具等部分组成,文物约162件/套,展示悠久的宗教、文化与风情。其中一、二级文物多达40件,如元世祖忽必烈封授八思巴的大元国师青玉印、乾隆皇帝颁发的用于确定转世灵童人选的金本巴瓶、被誉为“佛教熊猫”的贝叶经、9-10世纪的合金铜释迦牟尼立像、明永乐白釉僧帽壶等等,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呈现出传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古代中国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它最晚在西周就已经出现,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皇,此后历经汉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国古代钱币收藏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门类之一。为展示我国古代钱币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美绝伦的书法、造型艺术,中国国家博物馆特推出《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该陈列精选馆藏中国古代钱币共1 700余枚,从原始的贝币,到早期的刀布币、圜钱,再到持续两千年之久的方孔圆钱,直至清末的机制铜、银元,不仅脉络传承明晰,而且品类繁盛,珍品云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重新开放后举办的重要专题展览之一。

设计的设计原研哉中国展・上海

该展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将在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内呈现。原研哉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促使大家对设计的觉醒为出发点,再以绵密的逻辑为手段,更用立体交叉的视角来思考设计。现场展示实物展品59组、平面展品51组、影像作品3组,共113组件设计作品。通过展览,或许可以对原研哉有一个重新的认知,同时了解其一直以来所希望传达的信息:设计既要有设计性,又要同时具有生产力。原研哉表示:“在中国举办展览,不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而是出于我个人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尊敬,以及自己对中国文化持有的浓厚兴趣。希望通过展览,和更多的中国设计师产生共鸣,也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去创造属于亚洲的时代。”

书中自有黄金屋――《帕科特》与当代艺术家们

本展由UCCA与《帕科特》合作,展览标题引用自中国被认为是最具文学造诣的一代帝王宋真宗的诗句。本项目因此将以“住宅”的形式布展呈现,充分利用UCCA的三个展览空间。而“屋”中则有192位艺术家的212件艺术品,是在与1984年创立于瑞士苏黎世的《帕科特》制作者们长期以来的合作中创作的。这些作品首次在中国与观众见面。呈现出当代艺术在21世纪变革中的境况与发展景象。作品分组陈列在“娱乐室”、“工作室”、“城市”、“衣橱”之中,而以上几个区域又环绕着中心的“花园”。这些作品涵盖了诸多具有可能性的媒介,包括油画、摄影、绘图、印刷、雕塑、视频和音频。

开放的肖像

本次展览将展出共计75位艺术家的作品,是民生现代美术馆特别推出的架上绘画系列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对肖像绘画的再认识。该展主要意图不在于为肖像画在艺术的殿堂里找一个供奉的位置,而是将曾经作为重要资源的肖像画开放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利用历史资源,分衍肖像画,而不是消解肖像画。中国的肖像画直至上世纪80年代,都是以写实的传统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代表是80年代初期罗中立的《父亲》。90年代以后,这种镜子般的写实逐渐改变。张晓刚沉默的中年男女、刘小东无聊的年轻人、方力钧空虚的光头呈现的都是一种变形的肖像,兼具夸张和收敛,爆发和压抑,热情和冷漠的肖像。在本次展览中,策展人特别邀请了影像、装置艺术家重拾画笔,创作许多罕见的架上作品。

阿涅斯・瓦尔达的海滩在中国――1957-2012艺术

创作全回顾:摄影、录像、装置、电影1957年,作为中国政府邀请的代表团正式成员,阿涅斯・瓦尔达应邀来华拍摄了一系列摄影作品。这些从未面世的彩色与黑白照片,是她在华旅行期间走遍大江南北的珍贵记录。

55年之后,这一位法国文化巨匠与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回到中国举行她的首次艺术创作回顾展,并借此机会重新开始她的中国之旅。阿涅斯・瓦尔达,电影艺术家、摄影家,以及出色的造型艺术家,将在北京、武汉、上海三地,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全面呈现她的艺术创作,带我们漫步于她幻想与现实交汇,悲伤与喜悦融合的个人艺术世界。

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

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年7月27日-2007年3月6日)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最具有煽动性和争议性的作者。在1971年到2007年之间,他著有20多部专著和200多篇文章,是在世界上被翻译最多的当代法语作者之一。他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他的“拟象理论”(simulacrum)、消费符号和符号交换理论等等,已成为后现代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思想坐标系。鲍德里亚的摄影展现了一位独特的思想家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在国际摄影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此次展览所展出的50幅摄影作品是由鲍德里亚太太亲自挑选。本次展览是2010年在连州国际摄影节上展出之后的第一站巡展。

世界三大男高音一卡雷拉斯独唱音乐会

西班牙籍著名歌剧演唱家卡雷拉斯,与帕瓦罗蒂、多明戈并称为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步入21世纪后,帕瓦罗蒂与世长辞,多明戈逐渐淡出舞台,而当年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卡雷拉斯至今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他的演唱带着超越生命的领悟,声音更加深邃柔美,情感传达愈发真挚,当这位一代演唱大师引吭高歌时,我们听到的不仅是高超的艺术水准,更是对生命和理想的无限热爱。卡雷拉斯8岁便登台演出,五十多年来几乎唱遍了各类名曲名剧,包括《茶花女》、《托斯卡》、《图兰朵》、《卡门》、《蝴蝶夫人》等一系列经典剧目,他以细腻甜蜜的嗓音倾诉歌声中的情感,被声乐界誉为“天鹅绒般的声音”。

上一篇:指环 第4期 下一篇:日本艺术中的叙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