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视角”下的高中诗歌教学

时间:2022-04-12 06:06:15

“接受视角”下的高中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九年义务教育相比,高中生在知识积累、生活体验上的经验逐步增多,其对美、对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诗歌进入高中学生的心灵世界,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精神共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诗歌是一项具有较高自主性的心理活动,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个学生受生活背景、思考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对同一首诗歌产生不同方面的思考与认识。如果不能有效剖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就会导致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出现多种问题。

诗歌鉴赏过程中存在问题 诗歌鉴赏强调直观感悟性与个体自主性的融合,并将这种融合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对教师而言,如果教学属于个别化的组织形式,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数量有限,则完全可以针对具体学生的特殊要求,重视单个学生思维的引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要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完全尊重学生思维,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再加之部分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在课堂上各行其是,更是破坏了诗歌教学的意境、氛围。

诗歌阅读取向上存在问题 从现阶段的高中诗歌教学环境来看,诗歌阅读取向主要由阅读的目的所决定,并在学生主体选择诗歌运用方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相关内容。对教师而言,意象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强调欣赏者的心意与形象的统一,要求学生在诗歌审美中,能够进一步融合多种因素,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诗歌翻译中,忽视了诗歌的阅读取向,导致诗歌教学存在阅读取向上的问题。例如: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歌鉴赏,“鸡声”“茅店”“板桥”等都是这句话的重要艺术形象,各个词语连接起来,营造了一种“独居晚秋、月下白霜”的美丽景象。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这种美的领悟,单方面从字面翻译进行理解,导致诗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诗歌教学方法与分析

接受视角理论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争取从方法、理论等方面实现诗歌教学的创新。

突破课堂限制 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强调“延”与“展”的结合。所谓“延”,就是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其能够对既定的事物产生足够的联想;所谓“展”,就是飞展,强调联想基础上的飞跃与创新。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就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感思维,鼓励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开动脑筋,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延展”,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以《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为例,教师在本堂课的讲解中,可合理利用延伸艺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不同的空间上,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到“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与“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等,可转化为一种悲凉、伤感的语气,让学生感觉到一种游子常年在外,对家里的一切环境都感到陌生的悲伤。之后,教师可采取矛盾对比的方法,引入孟郊的《游子吟》,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矛盾对比,进一步凸显一种悲伤的情调。教师在引入诗句之后,要告知学生,虽然游子常年在外,归家之后对家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但是母亲在儿子远走他乡的时候,同样对儿子有着无限的思念,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要更加懂得尊敬父母。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将两个完全处于不同时空的诗歌联系在一起,但其所营造的氛围、所构建的环境基本是一致的,而且通过这种矛盾对比,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母爱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

充分想象教学内容 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进行想象,要求鉴赏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作者的词语,思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这在提高鉴赏者阅读水平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雨巷》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课本插图、教案插图等为依据,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联想。例如,教师可说:“同学们,我们在《雨巷》这篇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所走过的这条雨巷,是由石子、石板所铺制而成的,那么同学能够仔细想一想这条雨巷的具体情况吗?”教师说完要求之后,学生会闭上双眼,按照教师所指引的方向,在脑海中呈现一幅唯美的雨巷画面: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稀稀拉拉的小雨、两边稀松的民房、墙角下出现的一株小草等,作者行走在雨巷中,偶尔间有一位行人与自己擦肩而过。待学生想象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说:“同学们,作者一直在雨巷中‘彷徨’,那么大家想象一下,作者到底在傍徨什么呢?”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展开联想:作者想要寻找人生前进的方向、作者在思考“丁香”真正的意象等。在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且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领,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本文简单分析了接受视角下的高中诗歌教学方法的相关问题。对教师而言,在应用新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学生接受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上一篇:亲子活动对家长育儿观的影响 下一篇:班主任经验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