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4-12 05:42:34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并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12例,占44.44%,好转13例,占48.15%,未愈2例,占7.41%,总有效率达92.59%;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健词】中医;辩证分型;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胃炎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大约占到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20%,其中经常规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的患者约有30%[1]。我院于2009年2月~2010年2月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10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5.32±7.83)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5.2±1.4)年;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5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2]。中医辨证治疗:根据病史、症状、舌象、脉象、胃镜检查所见辨证分为7型,肝胃不和证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弱证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气滞证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脾胃湿热证予连朴饮加减,胃阴不足证予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胃络瘀阻证予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寒热错杂证予半夏泻心汤加减。

1.3疗效标准依据1994年6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确诊或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消失;好转:胃脘胀满或疼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它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确诊或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有改善;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确诊或胃镜检查无变化[3]。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痊愈12例,占44.44%,好转13例,占48.15%,未愈2例,占7.41%,总有效率达92.59%;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痞满”、“嘈杂”、“胃脘痛”等范畴。目前西医多采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治疗以及二联、三联疗法治疗此病[4]。但西药治疗存在以下问题:①西药对胃黏膜慢性病变均无明显治疗作用,且长时间应用有毒副作用。如铋剂长期应用有神经毒作用,还可致便秘。②抗生素长期应用易形成耐药,并易造成胃肠道菌群失调以及真菌感染。③抑酸剂易造成胃酸缺乏,影响消化功能,并有胃肠道反应。④远期疗效不理想。从辨证分型来看,慢性胃炎以肝胃不和、脾虚气滞、寒热错杂证型比较多见,单纯的脾胃虚弱见证相对较少,但脾胃虚弱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虚气滞、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受损是整个病机的核心所在。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寒热错杂证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根据笔者的经验,对此类患者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酌加丹参、当归等活血之品,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吸收,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5]。因此,本文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并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中痊愈12例,占44.44%,好转13例,占48.15%,未愈2例,占7.41%,总有效率达92.59%;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宿献周,何晓晨,王泽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147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72-175.

[2] 廖瑜修.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257-2258.

[3] 胡明卫.胃乐汤治疗慢性胃炎15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87.

[4] 黎清成,谭祖稳,梁文华.三联疗法佐用利多卡因和甘露醇治疗慢性胃炎18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832-833.

[5] 霍莉娜.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30-13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上一篇:肺结核病中药辩证施药疗效分析 下一篇: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