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分析

时间:2022-04-12 12:46:44

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发生于颅内软骨瘤、骨软骨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3例、骨软骨瘤1例,进行回顾性分楚。结果:X线摄片见颅内钙化团;CT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楚,钙化显著,相邻骨质未见破坏,增强扫描动静脉期未见强化,延迟扫描轻度强化;MRI呈混杂信号,边缘清楚,相邻脑组织受压,脑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早期未见强化,延迟扫描轻度强化。结论:颅内占位性病变,边缘清楚,钙化明显,相邻组织结构未见破坏征像,应考虑颅内软骨瘤、骨软骨瘤的可能性;诊断需要依靠病理。

关键词:颅内软骨瘤;骨软骨瘤;X线摄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影(MRI)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31-01

软骨瘤、骨软骨瘤发生于颅内很不常见,以往误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CT、MRI广泛应用于颅脑检查,发现率提高,误诊率减少。我院发现4例,结合文献,兹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回顾性分楚1998年2月至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3例、骨软骨瘤1例,4例均为男性,年龄20-64岁,平均33岁。主要临床表现:1例精神障碍伴癫痫,3例眼球运动障碍,其中1例伴视力下降,1例伴头痛。

1.2检查方法:4例均作CT平扫,其中2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2例作了头颅正侧位DR片,2例作MRI平扫加增强。CT机使用爱尔森公司的Twin双层或东芝公司的Asqution 16层;MRI使用GE公司Signa 1.5T超导MR扫描仪。扫描参数:CT平扫层厚5mm,增强扫描采用双期扫描(动静脉期,延迟期),螺旋层厚5mm重建;MRI平扫采用PSE T2WI(TR2800ms,TE105ms);SE T1WI (TR400ms,TE20ms)及Flair (TR800ms,TE200ms,TI2000ms),增强采用SE T1WI,行横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对比剂采用钆替酸葡甲胺(GD-DTPA,0.2ml/kg)。

3讨论

3.1颅内软骨瘤与骨软骨瘤的影像表现不像发生于四肢长骨的骨软骨瘤和短管骨的软骨瘤或Ollier病那么典型,易于鉴别。但颅内软骨瘤与骨软骨瘤治疗方案相同,故术前二者的鉴别诊断不甚重要,诊断依靠病理。3.2颅内软骨瘤的病理特点是由不典型的软骨细胞组成,来源于软骨骨膜内残留的骨组织[1],故大多数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接合处,但也可发生于大脑凸面、大脑镰、脉络膜丛和脑实质[3],与文献报告一致。

3.3颅内软骨瘤的临床表现:受其肿瘤生长部位和肿瘤大小有关,主要是对Ⅲ、Ⅵ或Ⅶ、Ⅷ颅神经压迫所产生的症状,如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及癫痫等症状。

上一篇:男孩为何蒙冤“多动症” 下一篇:试论新农合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成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