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金融动荡平息 国有银行成最大赢家

时间:2022-04-12 12:35:00

俄金融动荡平息 国有银行成最大赢家

被俄罗斯人称作“七月危机”的金融动荡,在持续了两个多星期后渐趋平息,俄罗斯外贸银行总裁安德烈・科斯金近日表示:“我们的银行业已经渡过这次危机。”

国有银行大获其利

早在今年5月,俄罗斯中央银行以涉嫌洗钱为由撤销了私营的索德商业银行的经营许可证。两个月后,另一家私营银行古塔出现结算问题,7月5日一晚上,古塔银行就关闭了76个分支网点。与此同时,俄罗斯最大的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在莫斯科的几乎所有自动提款机前也排起了挤兑的长队,由此引发的对私营银行的恐慌,开始在俄罗斯蔓延。

阿尔法银行面对危机,股东们注入了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银行实行了紧急工作制,召回所有度假中员工,并租用飞机运送现金,以保证银行不间断运行,但还是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直接损失达2.4亿美元,并被迫出售了手中持有的俄罗斯第三大石油公司TNK石油公司的股份,以换取8亿美元的注入。

与狼狈不堪的私营银行相比,两家国有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和俄罗斯外贸银行(99%股份为俄罗斯中央银行持有)则成为这场“七月危机”的大赢家。

在古塔银行挤兑停业、阿尔法银行以及其他私有商业银行大批客户流失时,俄罗斯第二大商业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仅7月第一个星期的存款就激增16亿卢布,吸收存款总额增至386亿卢布。

7月16日,俄罗斯外贸银行与古达银行的股东签署协议,以100万卢布(约合35000美元)的惊人底价收购了古塔银行86%的股份。外贸银行总裁说,这只是一个象征性价格,外贸银行实际得到的是古塔银行的分支网络和债务。有报道说,俄央行为此将向俄罗斯外贸银行提供7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俄罗斯商业银行的老大――俄罗斯储蓄银行也获益匪浅,银行股价表现惊人良好。俄罗斯著名投资资讯机构3-dialogue的分析师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投资者对俄罗斯储蓄银行的稳定性不必有任何担忧,因为在任何情形下,联邦政府都会支持俄罗斯储蓄银行,并提供给它充盈的货币。

大批储户因恐慌而把自己的钱从私人银行转移到国有银行,这种情况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就曾出现过。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俄罗斯国有银行在私人存款市场上的份额就会不断增长。而俄国有银行的这一业务在近三四年是持续下降的。

莫斯科大学金融学专家科罗廖夫认为,国有银行机构在金融系统所扮演角色的加强,正是俄政府期待的结果。一场危机下来,私有银行有的倒闭,有的被并购,苟存于世的也元气大伤。“国有银行连连得分,政府与寡头之间的天平又向政府倾斜了许多”。

俄银行改革借鉴

普京成功连任俄总统后不久,俄中央银行和财政部起草了《2004-2008年银行部门发展战略》。颇为耐人寻味的是,7月1日,也就是此次“7月危机”爆发的前一天,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还高度称赞此《战略》,表示“必须维护民众对国家银行系统的信任,《战略》应该以银行系统的稳定为目标,防止危机威胁单独的市场主体”。

根据《战略》,俄罗斯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将要实施一系列措施以保证银行系统的稳定,其中包括:在2007年1月1日前注入数量不低于500万欧元的个人资本保障金,把充分资本水平(资本和资产之比)从2%调高到10%。俄银行的不低于500万欧元的资本化制度将从2005年开始实施,到2007年推广到全俄其余银行。

此外,俄有关部门还将提高银行系统的透明度,加强金融监管。其中一项颇令各国人士关注,对中国金融界显然也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的措施是:根据正在起草的新法案,银行必须公开自己的真实股东,而不是从前的名义上的老板;此外,还将提出“问责股东”的概念。

《战略》中最引起关注的机构改革计划,是建立“借贷局”和“动产及不动产抵押注册局”。弗拉德科夫总理说,银行系统要解决把储蓄转变为制造业投资的问题。

俄联邦政府一位经济学家向记者透露,如果俄金融改革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到2008年,俄银行部门的资产与GDP之比将从现在的42%提高到56%~60%,资本与GDP之比将从今年年初的6%提高到2008年的7%~8%,制造业的贷款总量与GDP之比将从现在的18%提高到26%~28%。

俄罗斯的经济学家和官员多数都对实现这个目标表示乐观。由于俄罗斯近年来宏观经济指数一直处于良好上升势头,石油天然气工业收入的巨额美金强劲地支持着国家财政,俄罗斯金融业显然不会重蹈五年前金融危机的覆辙。(摘自2004年7月31日《财经时报》)

上一篇:“民工荒”透析 下一篇:迪拜要做全球最大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