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万学俭:希望全国法官 不再“背靠背工作”

时间:2022-04-11 12:56:25

法官万学俭:希望全国法官 不再“背靠背工作”

一套普通的办公桌椅、一部电脑、两个书柜、一张会客沙发。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庭长万学俭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他的外套就挂在书柜的把手上。

与影视作品中那些威风凛凛的法官形象相比,万学俭显得更加平易近人。“其实法官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高高在上。我们每天处理的案件,都跟老百姓的生活直接相关。这些年来,大家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很多老百姓在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犯后,都会到法院提出诉讼。”

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和借贷纠纷越来越多

作为基层法院的执行庭长,万学俭每天除了要独立承办案件外,还要带领同事们处理各类复杂和疑难案件,并对全庭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与协调。“快到年底了,我们现在每周一到周四都要加班,争取更多的案件在年前结案。在执行判决时,我们经常需要与当事人沟通、谈话,遇到情况比较复杂的,还要去现场做一些调查、搜查活动。”

据万学俭介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法院所处理的经济纠纷类案件的数量明显增多。“经济的起伏波动往往对案件产生直接影响。近些年来,我们处理得最多的案子是劳动争议类案件,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据万学俭介绍,执行二庭今年有30%以上的案件都是劳动争议类案件。

“2012年我庭已经处理的近1000件案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都是10万元以下的案子。虽然涉案金额并不高,但是也很耗费精力。近年来,不少企业的经营效益不太好,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往往会存在不能按期足额支付工资的情况。再加上有一些在成立之初就带有诈骗性质的不法企业,他们的注册地和法人一直不断地变更,最终人去楼空。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地追查。”万学俭说。

此外,万学俭和同事们还需要面对大量的借贷纠纷。“如今,人们把‘挣钱’看得越来越重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经济不景气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链紧张,为了维持经营和投资,不少人都会选择民间借贷。他们把借来的钱投入股市,希望能借此翻本,然而这几年股市低迷,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最终只会让欠债的雪球越滚越大,直到倾家荡产。”

涉及土地、房屋的案件最耗费精力

“涉及土地、房屋腾退等行为类案件一般在数量上只占3%左右,但是处理这些案子往往要花掉我们三成以上的精力,因为这些案件经常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说服和调解工作。”万学俭说。

2009年,张某(2012年8月,北京市一中院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无期徒刑)将多套租住的经济适用房低价售卖。2011年房主陈某到石景山区法院,要求购房人之一李某从非法购得的经适房中搬离,得到石景山区法院支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判决,万学俭在执行时,却足足用了11个月。“我们在追查财产时发现,大量售房资金已经被罪犯挥霍掉了,李某已经不可能拿到全额的购房退款。房子没了,钱也没了,他心理很不平衡,始终不肯执行腾房判决。我们做了大量说服和调解的工作,和双方当事人、人的谈话不下10次。一般来说,一个案子的执行期限是6个月,这个案子之所以花费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情况比较特殊,从某种角度来看,房东和购房人都是受害者。”万学俭说。

“对于法院来说,‘情’、‘理’、‘法’三个字中,‘法’当然是第一位的,法律是我们的底线。然而在法律之外,我们需要更多地去讲理,去考虑当事人的感受。一方面保证申请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去照顾被执行人的情绪。”万学俭说,“老百姓只有对法官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认为法院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有可能跟你坐下来沟通。如果大家都认为法院介入后只会去强制执行,当事人一定不会配合。法院虽然是依法办事的地方,但也会讲人情味。”

“我们现在开展工作时,很注重便民原则。比如在当事人身体状况不佳时,我们也可以到家里进行审判,不再是简单的坐堂问案。”万学俭说,“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化解矛盾,解决困难。”

希望全国法官不再“背靠背工作”

谈及未来,万学俭最期待的莫过于早日建立一个全国信息查询平台和社会征信体系。

“10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以前我们想做一些查询工作,只能靠自己独立查询。有时候在一个法院中,会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法官在对同一被执行人的信息进行查询,法官完全是背靠背式工作。现在我们已经把信息全部集中统一起来,在北京市高院建立了信息查询中心,这样一来,我们想查询的一切信息,如被执行人的房产、车辆、婚姻、银行存款、出入境信息等资料,都可以通过内网实现及时报送与反馈。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这种联网技术只能实现北京当地的信息查询,还无法进行异地查询。“我希望未来能够尽早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查询平台,所有人的工商、房产、土地、银行账户和车辆等信息,都可以实现全国统一查询。”此外,万学俭还希望能够建立社会征信系统,“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记录在案,让一切不遵守规则的人在社会上生活、办事时都因为曾经的不良记录而寸步难行,提高一个人的犯罪成本,才会从根本上减少违法行为。”

谈到社会上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万学俭坦言:“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队伍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自律;另一方面也希望媒体在宣传时能够尽量公正客观。现在我们的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负面信息,但是将这些信息无限放大,乃至那些正面的声音也都宣传不出去,会让政府部门不被信任的局面日趋恶化。”

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法官

“法官这个职业真的很有价值,你在处理一个案件时,能让双方都感觉满意,你自己也会觉得有存在的意义。你每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都会产生新的成就感。”万学俭说。

法官也是公务员,身为庭长的万学俭是处级干部。一个月6000多元钱的工资,在他看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法官这个职业,认为我们会有灰色收入,会‘吃原告’、‘吃被告’。其实这种现象在我身边真的是不存在的。一方面,法官队伍本身十分自律;另一方面,舆论监督的日趋严格也让我们更加谨言慎行。”

万学俭从中学起就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法官。“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据万学俭介绍,自己一家三口目前还是租房过日子。“2004年,我刚来北京工作时的房价虽然现在看来很低,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是负担不起了;现在就更加买不起了。我觉得钱这个东西,够用就行了。”万学俭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行了。房子和车子的数量,跟家庭幸福并不成正比。”

“可能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思维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样吧。”万学俭说,“法官,有时候更像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上一篇:东风日产的璀璨十年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