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乌龙指酿祸患

时间:2022-04-11 08:33:14

光大证券乌龙指酿祸患

风波中心的光大证券昨日再现乌龙事件。

8月19日上午9时25分,银行间市场交易系统中出现离奇卖单,光大证券作为报价方拟以4.2%的收益率卖出120015国债面值1000万元。而系统中同时挂出的卖单收益率则集中在3.9%。光大证券的这份卖单明显偏离市场价格。

由于交易员操作失误,光大证券金融市场总部8月19日以明显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卖出面值1000万国债,单笔损失20万元左右。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损失金额有限,但此事可能引发市场对于券商内部风控的进一步担忧。

随即午间,光大证券出面承认确实出现了国债交易中的误操作。在其公司网站首页挂出的情况说明中光大证券表示,公司金融市场总部在银行间本币交易系统进行现券买卖点击成交报价时,误将12附息国债15债券卖价收益率报为4.20%(高于前一日中债估值约25个基点),债券面额为1000万元,后被交易对手点击成交。

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同日,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光大证券在召开的新闻会上对周五的“闹剧”作出了澄清。据介绍,出问题的是光大策略投资部,该部门有8年的投资经验,最近两年多在公司内部考评非常好。最近启用的交易系统模拟使用6个月,实盘运行了4个月,但不成想还是出现了故障。光大证券总经理徐浩明解释称,当时交易系统在下单之后150秒内未得到回报反馈,“就重复下单,导致大量(交易)产生,是系统逻辑判断错误所致”。

分析人士表示,按照上一周周五120015国债交收价格,光大证券此次乌龙交易浮亏在20万左右,从金额看损失有限,由于报单错误而导致乌龙交易的情况在银行间市场也并非罕见。但此事发生时正值光大证券因上周五的错误交易而备受关注时,市场或因此对其内控体制产生进一步的猜想。

在猝不及防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中,外界对光大证券“操纵”市场提出了批评。光大证券强调,交易系统本身是个风险对冲系统,在股指期货做空是本能的对冲风险,也是国际惯例,而不是主观为之。他们表示,当时只想做8000万元,但两个系统出错,资金冲了出去,自动生成,当时交易额达230亿元,他们的账上也根本没这些钱,但“程序自动下单,停都停不下来,最后是拔了电源”。

“事情发生太突然,没有及时公告,事关重大,涉及系统很复杂,我要保证信息披露更加严谨严肃,由此造成客观上时间有所延迟。” 光大证券董秘梅键这样解释。他还表示,光大证券会全力以赴认真配合证监会调查,对投资人可能出现的损失也会依法履行职责义务。

徐浩明表示,对于这一事件的后果深感不安,心情很沉重,真诚向投资者道歉,光大将继续配合监管部门严肃负责地尽快查明原因,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内控体系。

插翅难逃的泛鑫骗局

此前市场传言陈怡携5亿元巨款潜逃加拿大。公安部8月19日晚通报,在中国驻斐济使馆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警方与斐济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日前在斐济成功抓获涉嫌经济犯罪的上海泛鑫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泛鑫”)实际控制人陈怡,并于8月19日晚将陈押解回国。

事件曝光始于媒体8月14日曝出泛鑫保险资金链断裂,公司总经理陈怡携款跑路加拿大,涉及金额近5亿元。很快,上海保监局介入调查并发出公告:“在检查中发现上海泛鑫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上海市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8月15日,上海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上海保监局在检查中发现泛鑫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上海保监局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核查相关情况,责成相关保险机构妥善处置,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为目前上海保险中介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公司,泛鑫的运作模式却似乎是一种“骗局”。

“泛鑫这家公司颇为神秘,很少参加同业交流。我们也不太清楚他们具体的运作模式和高增长如何得来。”一位上海保险中介人士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

根据泛鑫官网的信息显示,泛鑫成立于2007年,自2010年开始主营个人寿险业务。目前,其已拥有近千人的保险销售队伍,与国内多家人寿保险公司、专业健康险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年度保费规模突破5亿元。目前的“热销产品”包括昆仑健康保险、海康人寿、幸福人寿、光大永明等险企的产品。6年来成绩也非常显赫,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在上海保险中介市场排名第一,并进入全国保险中介市场前十。2012年,公司新单保费同比增长超200%,超过4.8亿元,人均产能近10万元。

据报道,泛鑫事件之后,有泛鑫保险的客户陆续来到上海泛鑫所在地,其中又不少人带着“理财产品客户协议书”。有客户表示,他根本就没有买保险,但16日当天来到该公司却获得一份保险合同。他表示,本来是买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今天过来想咨询一下情况,来了之后泛鑫保险又给他一份保单,保单上的内容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许多客户身上。

如今回头再审视泛鑫的整个运作模式,其中的猫腻浮出水面。

为了吸引客户,泛鑫在保险合同之外与客户签订一个保监局提到的“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其实质就是返佣给客户。”业内消息人士表示,而客户返佣的来源就是保险公司对中介渠道佣金的一部分。而用这些所得制造新客户购买新保单,继续套取保险公司返还的费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保险中介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

“规模保费上去了,和保险公司合作时就可以索取更高的佣金。泛鑫的盈利实际是来自于其获得渠道经费的补贴和其实际垫付保费的差价。”该消息人士称,但之后的佣金比例会逐渐降低,资金链就开始捉襟见肘。

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曾对媒体表示,泛鑫保险的经营模式是非常成问题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庞大骗局,通过跟冒保险公司之间的协议,获得了高额的佣金。对于监管部门,她表示,保监会在这方面比较滞后,首先在泛鑫事件出现之前,在引导合作方面曾经出现过一系列的乱象,以银行的名义欺诈销售保单的情况层出不穷,还有激进型的拉保的方式,允许保险中介做类似泛鑫保险的行为。今后对于保监会来说,对于这种激进的销售行为必要提起惩罚。

上一篇:“苹”什么稳固江山 下一篇:数字出版:推动我国出版业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