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4-11 12:03:59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很多学校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有的通过微信进行学习和问题讨论,有的通过微信学习内容,有的通过微信课程通知等,但教师们普遍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据此,该文提出了通过线上微信平台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练习及测试,师生、生生交互建设;线下课堂教学对学生微信学习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讲授和讨论,实现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旨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混合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0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许多的数字化设备涌入教育领域,现代数字化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混合学习模式下,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又要保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设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手机客户端之间点对点、一对多的交流与互动,将其用于现代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在学习方面的支持功能,对现代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混合学习模式概述

“混合学习”最早用于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而进行的培训工作。混合学习用于教育领域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谓混合学习就是一种在线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尤其是近些年来,混合学习的实践更多地被人们所关注。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当前最为火热的交流与互动工具,能够实现信息的一对多的共享,为混合学习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操作便捷,有着交流互动的高时效性,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推送也可以有着丰富的形式。因此,实现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拓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空间,有着多方面的教学应用优势。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微信公众平台用于具体教学课堂的案例并不多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也只是进行学习内容、教学问题以及课程通知的简单,并没有真正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形成混合学习的固定模式。

2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

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支持下,完整的混合学习模式应该包括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重要的环节。据此,笔者设计了前期分析、线上学习、线下交流提升三阶段的混合学习模式。其中,前期分析主要是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的具体分析;线上学习就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作用,设计出与传统教学方式互补的活动和学习内容;线下交流就是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进行组织、评价和解答疑难的过程。

2.1 第一阶段:前期分析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混合学习模式是否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具备一定的合理性。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确保学生的智能手机持有率,尊重学生对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的意见。其次,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以便及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微信公众平台消息推广的形式及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发给学生简单的实例练习,在课后学习中可以适当增难度,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2.2 第二阶段:线上学习

在经过了前期分析,学生愿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接受学习资料和内容的推送和接收之后,教师就可以发挥积极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练习的机会。

2.2.1 平台导入

在确保学生的手机具有微信功能,并关注了这一课程的微信公众号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水平进行有意识地分组,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教学活动相对来说较为开放,而有的学生自制力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如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时时提醒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教师也可以随机抽取不同的学生对课程在线学习的情况进行回顾,确保学生的参与性。

2.2.2 课程学习内容推送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群发功能,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材内容的背景资料以及相关的新知识学习内容等通过图文并茂形式进行推送。其次,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练习和测试内容推送,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教师多不关注学生的课后练习与提升,教材中的自主练习也往往由于学时的限制,得不到教师的有力督促。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就可以参与学生的练习和测试,并及时予以辅导,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再次,为保证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精进行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层次、容易遗漏的知识点、课后作业布置等作为学习内容,向学生进行推送,帮助学生有重点进行学习,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也有消息自动回复的功能,学生在不了解和不清楚学习任务时,就可以输入关键字,微信平台就会进行匹配并自动回复内容。而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搜寻的痕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更好的指导。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

2.2.3 教学资料共享

微信公众平台中的推广内容,在个人微信端也可以实现共享。学生在平台学习中对教师推送的教学内容,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分享到班级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之中。学习中的重难点、课后作业等可以通过共享可以得以更好地解决。再者,学生也可以在班级群中进行讨论与交流,实现问题的更好解决。不仅如此,教师在网络中若发现较好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分享功能,实现优秀学习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3 第三阶段:线下交流和提升

2.3.1 课堂交流与讨论

在学生进行了线上学习之后,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内容,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和分享,实现查漏补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有重点性的讲解和强调,实现答疑解惑、突破学习的重难点,以提升学生的认知。针对学生学习中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创设良好的互动环境,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讨论,提升学习效果。

2.3.2 完善教学评价

在完成了一阶段的学习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反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评价方式应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教师与学生互评等。如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班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度等。

3 混合学习模式教学的启示

笔者对微信公众平台下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初步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变高,推送的教学内容有较高的点击率。学生也乐于在这一平台上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与讨论。在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学习氛围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加强,师生关系关系的改善等方面。通过微信上众多形式的图形、表情、符号等,教师的语言也不再生硬,反而更加亲近和友好。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然很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一段时间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实施,笔者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3.1 要明确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有效进行辅助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并不能全盘否定,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也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点。教师要在使用中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实现两者的同步以及优势互补,而不能过分依赖,形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目标同步。针对教材中的局限性,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以及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讨论与交流,及时开展预习、复习、练习、测试等,真正将微信公众平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3.2 采取激励措施,适时评价教学

对于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表现,应该计入总的成绩考核中,以提升学生对新的学习形式的重视。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表现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关键词查询、对平台知识的回顾以及微信消息的提问等,这些都应该在最终的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实现教师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实现对平台学习的有效评估。

3.3 加强沟通与交流,提供有利的交互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限,师生的关系较为淡薄。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利用微信媒体加强互动与交流,同时采取积极的教学态度。在网络背景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空间得以扩大化,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或直接与学生互动,或群聊互动、或分小组互动等。在为学生的平台学习提供更好指导的同时,还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4 结束语

微信公众平台有着强大的功能,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但是,教师也要认识到,其只是教学的工具,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也需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这一混合学习模式,使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梅丹, 兰国帅, 张一春,等. 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 中国远程教育, 2015(4): 36-42,62,80.

[2] 苏佩尧.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混合式学习活动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6): 177-180,184.

[3] 李蓉. 运用微信建立移动学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1): 9-13.

[4] 邓小霞.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4(5): 41-45.

上一篇:复兴镇的“复兴之路” 下一篇:孩子们的“独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