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研究生服务性思想教育管理方式的探讨

时间:2022-04-10 10:27:23

浅析对研究生服务性思想教育管理方式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服务性 思想教育 管理方式 研究生

论文摘要:当代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追求平等思想、时间效益观念和自强自立意识等特点,同时也表现出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自律能力不够、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等缺点。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服务性的新型管理模式,强化主动教育、咨询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导师从学生的认知、教育方法手段、自身行为等方面实现服务性管理方式的转变。

一、当代研究生思想特点与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的冲突

1、追求思想平等和民主

学生具有追求思想平等的强烈愿望,不希望请人来教育自己或教训自己。这与动辄要求教育者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传统作法显然是对立的。

2、以个人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强烈

学生对思想教育内容以个人需要为取舍,只接受那些合乎个人需要的东西;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思想教育内容时,更多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为教育者所左右;认为弄清事实、判断是非的信息到处都有,自己可以去选择,不一定去听那些专职思想教育者的。这种倾向使以统一于上级教育要求为己任的传统思想教育很难施展。

3、时间效益观念较强

部分学生计较占用自己的时间参加思想教育活动,对那些自己认为效果差的思想教育活动十分反感。这种观念常常使得那些只注重教育形式、不太注重评价教育效益的传统思想教育活动处于困境。

4、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现在的很多学生喜欢白主决定自己的活动,从自身需要出发追求最大利益。他们重实惠、重金钱,很多价值观念都是从现实的利益角度去思考,不太在意自己的思想行为社会效应,表现出一定的自私倾向。

5、集体观念淡薄

目前的公寓化管理打破了以前宿舍中院系、年级、班级的界线,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住宿分散,班级日趋松散,班集体的概念已很淡薄,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学生思想教育的效用减弱,宿舍已成为需要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服务性思想教育管理的观念

1、现代化的思想教育

现代化的思想教育应该是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是充分尊重教育对象思想自主性、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是以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向人们传达教育信息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思想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是着重要强调尊重教育对象思想自主性的观念和传达教育信息的教育方式,其工作宗旨转变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服务性的新型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建立在以量化考核为框架,以个人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为基础,其制度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适合每个个体的。因为虽然它是以个人为目标的,但是它的个人是广义的、广泛的、不具体的,是指群体中带有共性的个体,所以它只适合部分有共性的个体,而不能达到管理好每个个体的目标。我们更提倡在理性指导下的服务性管理,服务性管理强调尊重学生、教育公平、师生平等、思想自由,因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而自由应该是创新的灵魂。

3、高等教育主体的主动教育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如何对待教育对象的思想自主性,如何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自主性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是区分现代思想教育与传统思想教育的首要因素。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一是靠别人的教育,二是靠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可以使个人思想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是效果最佳的思想教育方式。有教育专家呼吁:要净化社会、家庭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感情激发,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做人,主动生活,主动学习,主动创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不好,成绩不佳,反映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缺陷,往往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和主动性不强。

4、咨询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老师或教育者的身份来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学生则是以受教育者的身份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现在看来,这种传统德育方法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发展咨询教育目的在于把学生与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老师以专家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体现平等和服务;学生要求咨询服务是个人主动行为,体现主动和需要。这种新的做法,比较符合当前研究生思想个性化、独立性强的倾向,从而把德育从客观普遍教育的层次推进到每一个学生微观个体的心理层次。

5、心理素质教育

研究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正处于青春后期,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的关系等等,都会带来压力,使研究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扰,而他们心理发展却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引发心理障碍。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教育专职人员不同,尽管两者在内容上有交叉,但两者其实是有专业区别的,前者把着力点放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可以融人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但后者更注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应该发挥两者之长,服务干学生的健康成才。

6、自我认知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及消费观教育

自我认知能力、诚信品德和生活习惯等都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但在当代研究生身上存在一定的缺失。这些也应该是服务性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使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服务性管理方式的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教育者,特别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服务性管理方式的转变,具体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工作应克服心理偏见,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思想、理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常常在工作中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心理偏见,从而难以客观认识评价学生,影响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力求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克服由于先人为主而产生的“首因效应”心理偏见;克服由于以点概面而产生的“晕轮效应”心理偏见;克服由于未能深人工作而产生的“近因效应”心理偏见,才可能真正成为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

2,“抓两头,促中间”,特别关注后进生

“抓两头”就是抓好先进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解决后进生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正确对待所谓的后进生,应投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爱心消除他们的思想障碍;用放大镜发现后进生的长处及每一微小进步。因为有过过失的人、失落感严重的人往往比正常人更需要尊重和信任。

3、注重教育者自己的身教和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是道德含量高的特殊职业,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教师的劳动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劳动手段也不是手中的教鞭、教材,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

4、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每个人一生可能会经受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可能要付出无法统计的体力和脑力的艰辛,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人的非智力因素去面对。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包括:责任感、荣誉感、成就动机、求知热情、求知欲望、自信心、自尊心、进取性、顽强性、自控性、抗挫折能力、严谨的学风、拼搏精神、学习习惯等。因而在培养目标上,首先是成人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正直严谨,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吃苦精神的,具有较强非智力因素的人,其次才是成才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成就的人。

5、变“堵”为“疏”,摒弃压服教育

靠压服不可行,靠在纪律约束下硬性灌输的效果不好,只有靠民主化的思想教育方法。民主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必须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引导;二是强调在进行引导时要充分讲民主,即要让教育对象感到你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训他,不是以唯一正确者自居,不是要别人都接受你的观点,而是平等地与他人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尊重和吸收不同思想倾向中的合理因素,让人们在赞同你讲的东西有道理的过程中自然地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导师服务性管理方式的转变

首先,认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教书育人是评估教师成绩的标准,探讨在教书中如何育人,是教师生涯的永恒课题。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者、启发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其次,传统教育只把人看成一个智能的人,到学校主要是接受知识、开发智力。现代教育则强调良好的智能必须与良好的情感相结合,把培养人格、健全人格放在首位。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向知识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重。总之,要把“传道、授业、解惑”融于一体。

再次,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满足他们正确的需要,教会学生关心,教会他们同情,教会他们善待别人,善于和他人合作、共处。

最后,加强导师的思想工作和提高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十分重要,他们的言行对学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上一篇:关于无线校园网络的安全性探索 下一篇:中国的公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