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解经:章学诚与现代诠释学

时间:2022-09-16 12:14:37

以史解经:章学诚与现代诠释学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一说,在近代中国的学术史上,影响极其深远。这一理论为我们掌握中国思想学术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从康有为开始,中国近代学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诠释和改造,都或多或少地与章学诚的史学、经学研究以及章所继承和归纳的清乾嘉以来的学术精神,产生一种紧密的联系。当然,根据钱钟书等人的考证,章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六经皆史”的人,但章学诚毫无疑问是将这一观点加以深入阐发和系统整理的集大成者。[1]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不但要求对六经作一历史的解读,而且希望通过这一历史的理解,对经典本身的含义及其所阐述的“道”作出一种诠释。

章学诚的经典诠释方法,特别是他的以史解经的作法,与诠释学的西方的发展似乎有相合之处。经典诠释,也就是对宗教经典的解释在西方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中至少产生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事件。第一次是在希腊的古典时代学者对荷马史诗的渊源和作者所进行的讨论。第二次是在西元一世纪基督教兴起的时候,教会人士有关教义的论争。这一论争的结果产生了不少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如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等,都在西方的思想史上,垂诸久远。第三次则是宗教改革时代由于教会的分裂所激起的有关基督教教义的剧烈争论,其中也包括将《圣经》译成各种文字的工作。?

理解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方法,甚至也不是人文学科所特有的一种研究手段。相反,理解就是此在存在于世界中的一个存在论的特质。海德格尔的最基本的论点就是,理解就是要理解人在存在中的位置;这种理解就是设想一种最利于自己的存在位置的可能性。 [5]

这一分析,更让我们看出章学诚的思想与海德格尔的相似之处。如上所述,海德格尔提出所谓理解就是人的理想的投射,是为了实现“此在”的“潜能”,而倪文孙在这里所用的“潜能”(potenttial;potentiality),正是同一个词。章学诚所谓“人生有道,人不自知”,就指的是这样一种“潜能”的存在。这一“潜能”只有在历史的演化中,由于生活的自然需要,慢慢为人们所认识。于是,人们就慢慢接近了“道”。所谓“滥觞积而渐为江河,培?积而至于山岳。……法其道之渐形渐著者也”[1] (P120)。因此“道”是逐渐在人类历史中展现出来的。? [10] 王晴佳.胡适与何炳松比较研究 [J] . 史学理论研究1996,(3):63-72.?

上一篇:从荀子的正名思想看先秦诸子学说的衰落 下一篇:药物对肾小球抑制作用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