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模块初放啼声

时间:2022-04-10 10:51:47

音乐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追求审美境界,即以审美为核心。怎样在实践性很强的“歌唱模块中实现审美价值,激发学生想唱、爱唱的天性。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在合唱实践中,获得音乐审美的直接经验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该模块中,各班需排练三至五首合唱,具体视各班学习的情况而定。如果将“歌唱”模块每个单元都按照欣赏、知识、实践、拓展与探究四部分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就很容易上成过去的综合欣赏课,学生的歌唱实践只能是蜻蜓点水。于是笔者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以合唱排练为主线,将歌唱知识。拓展与探究内容有选择地融入合唱排练的发声阶段,边讲边做示范,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歌唱经验。

合唱排累了,可以浏览式地唱几首独唱作品,以齐唱的方式提提神,以往唱不好的齐唱现在也唱得轻松自如了。

二、在欣赏中关注音乐要素,提高审美能力

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感受和分析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和声、调式等音乐要素在声乐作品中的表现力,就是实实在在地追求审美境界。如《伏尔加船夫曲》所描述的由远而近负重前行的船夫队伍,其中音乐要素“力度”由弱渐强的运用就表现的特别充分;混声合唱《祖国颂》,随着声部的不断进入,让学生判断声部,是男高声部还是男低声部?是女高声部还是女低声部?通过判断人声各声部特征,进而判断合唱类型。再如,A段“太阳跳出了东海……”4/4拍,“旋律”缓慢而开阔,展示了壮美山河的意境;再现的A段变为6/8拍,意境更为壮美,充满了民族自豪感。有的作品男声唱更合适,有的则需要女声唱,显而易见这是“音色”和“速度”的问题;表现深沉、悲痛的旋律、一般多在低音区,表现活泼、欢快的旋律一般都在高音区等等。感受、了解、体验、评价、鉴别声乐作品就是追求审美境界,在声乐作品中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力简单明了,便于理解。

三、选择作品要适合学生的水平

“歌唱”模块应着重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了解一些歌唱知识,掌握一些基础的歌唱技能技巧即可。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好两个“控制”:

1、控制练声时间和练声难度。练声是为了调动歌唱者的身体机能,让歌唱者身心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所以是必要的。但应有别于专业院校,每次练声,只需针对本堂课所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设计一条发声练习,时间有3-5分钟就可以了。如这节课排练结束句,结束句的高音是难点。那在发声练习时,就唱一条拓展音域的练习即可,高音到本节课要唱的高度或稍高一个小二度就可以了。在整个歌唱模块的实践中,笔者将歌唱的基本技能技巧归结为三点,即呼吸、共鸣、高位置。这些在排练中适时都可进行,不必像训练专业学生那样专门花时间进行专项训练。用哼鸣或唇嘟音唱自己声部的练声方式就很好。

2、控制技巧训练难度和歌曲难度。如果选择的歌曲难度太大,学生技术达不到,声音不好听,就会影响歌唱的情绪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耍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作品,引导学生体验歌唱中情与声的基本标准。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歌唱的技能技巧,但不必强求都要做到,只要在训练中不断提示学生有技巧意识即可。

四、教师要提高相应的专业能力

范唱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范唱可长可短、可慢可快、张嘴就来、方便自如。重要的是,教师的范唱,可以增强亲和力,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坚定学习歌唱的信心。

指挥能力也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除了自己会指挥,还需教给学生简单的指挥图式,为的是让学生能看懂指挥,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同时也为班级合唱活动培养小指挥。

钢琴伴奏能力也必不可少,在合唱排练中常用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合唱的纵向排练弹奏总谱;二是为合唱成型后弹伴奏。排练时弹奏总谱尤其重要,上过合唱课的教师都知道,横向学习较方便,纵向合起来较困难。所以在横向练习时,采用纵向“干扰”的方式进行训练效果很好。其方法是,不论练习哪个声部,教师弹奏包括两个或三个声部的所有音的总谱,学生只找自己的声部,去听、去唱。另外,让学生只静心聆听教师弹奏的总谱来感觉声部间的关系也是训练声部感的捷径。为基本成型后的合唱弹伴奏,旨在积累学生听懂伴奏的经验。如果班上有学生会弹钢琴,教师可提前把配好的伴奏谱给学生练习。需要时,请学生弹伴奏,学生指挥,充分发挥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音乐教师要想拥有专业能力,首先得有专业意识。有了专业意识,才能挤时间学习和苦练基本功;音乐教师还需具有科研意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套路,善动脑、勤反思。这样才能使歌唱更动听,课堂更美好。

马俊燕 江苏省江阴市南菁高中

上一篇:音乐创作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下一篇: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