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平安校园建设 办人民满意大学

时间:2022-04-10 07:37:58

促平安校园建设 办人民满意大学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体,理应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那么,什么样的大学是人民满意的大学?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这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做到教育公平、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这既是时展对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广大人民对高校的殷切期待。北京市教育工委等五部门正在北京市所有高校推进落实“平安校园”创建工程,虽然不是高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直接“项目”,但无疑是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办好人民满意大学总目标的有力举措。

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小规模特色院校,长期以来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和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近10年来,学校总体上较好地实现了安全稳定和谐的局面,为“保持特色、融入主流”的办学体制转换进程,为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以及各项重要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和谐稳定平安的校园环境。但在国际、国内新的复杂形势下,校园安全稳定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和难题,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特别是学校组织管理工作者高度重视。目前,学校正响应北京市号召,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本文结合创建工作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平安校园”建设首先要“以人为本”

近年来,部分高校学生的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屡有发生;学生诚信缺失、考试作弊,学风建设亟待加强;学生在社会实践、体育运动、野外出游和聚会活动等过程中意外伤亡事件多有发生;少数学生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混乱,其言行背离教育方针和目标;少数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甚至网络言行失范等。出现这类事件的高校要付出大量人力、财力和精力来处理,这些事件也往往给社会、家长和学校师生带来财产损失和重大心理影响,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既是广大家长的首要考虑,当然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平安校园”建设,不仅是学校广大师生对自身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生活安全的现实需求,而且更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政治品格、精神意识、思想品德、作风修养的全程呵护和全面关注,这是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学校的“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在开展“六大体系”建设的同时,推出了“平安学子”“平安运动”“平安食堂”“平安公寓”“平安社区”“平安交通”“平安周边”“平安教室”“平安网络”“平安图书馆”“平安校区”和“平安交通”12个子项目建设工程。其中,“平安学子”子项目重点关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突出问题。该建设项目工作小组由学校学生处牵头、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心理教育中心教师参加,其建设工作与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结合起来,目的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在工作过程中,这个子项目又分设了“入学安全”“政治安全”“心理安全”“学业安全”“生活安全”“假期安全”“信息安全”“活动安全”“外事安全”和“毕业安全”等10个小项目,分别有针对性地关注和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容易出现的思想行为偏差问题,涵盖了学生成长生活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小项目建设确定了主责单位和协作单位,要求“抓制度、重落实、见成效”。例如,“心理安全”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加强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做好日常心理健康辅导;主责单位是学校心理教育中心,协作单位是学生处、团委和各系。近几年,学校做到了招生有心理测试、入校有心理普查、新生有心理教育、对重点学生实行建档和全程跟踪干预,效果明显。近10年,学校未出现一例心理危机造成的自杀或伤害事件。

“平安校园”建设要多手段推进、全方位覆盖

北京市“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要求的“六大体系”建设,涵盖了领导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建设、涉校矛盾排查化解体系建设、校园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安全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等方面,实际上比较全面地提出了“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在“怎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上,我们体会,平安校园建设要多手段推进、全方位覆盖。

1.多手段推进创建工作

我们理解,创建工作验收达标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创建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才是真正目的,即“重在建设”。多手段推进创建工作包括:

领导体系建设。在学校层面,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全体院领导参加,负责领导创建工作;分管院领导牵头,抽调专门力量成立实施工作组,负责实施;各二级单位均成立以一把手牵头的工作班子,负责本单位创建工作;各子项目确定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组成项目工作组,负责子项目工作的开展。而且这个组织体系也是学校日常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创建工作,完善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使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化、长效化。籍由创建工作自我整改的过程,学校将2013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重新修订学校章程,重新审定《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将这次创建工作中形成的规章制度作为业务工作的必遵程序和考核标准。

重视整改和建设。在创建过程中,通过调查摸底和全面排查,弄清了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隐患。学校决定投资数百万元,开展五项重大整改工程:拆除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彩钢板建筑、新建消防储水设施实现“生消分开”、所有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增装烟感器、增设车辆出入电子管理系统、整顿校园停车秩序。通过整改建设,彻底消除隐患,优化校区秩序。

强化安全教育,增强维稳意识。安全防范教育把握三个环节:强调新生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安全教育进课堂,结合政治理论课,举办安全教育讲座,每学期开展消防演练;利用校报、校园电视台、宣传橱窗、部门网站、图片展板等方式开展教育。通过教育宣传,使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全员参与、多部门联动。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创建工作,学校“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委员会”“保密委员会”“公寓管理委员会”“交通安全委员会”等非常设专门机构,均围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安排年度工作计划,重点解决各自业务范围内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全体学生和社区居民中,开展“安全感调查”活动,既深入了解学校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又促使全体师生全面了解并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2.创建工作全方位覆盖

平安校园必须“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学校根据校园集中紧凑、教学区和家属区合一、周边情况比较明晰等特点,按照校园网格化管理要求,确定了前述12个子项目建设工程,从人员上,覆盖了所有师生和校园内的社区人员;从楼宇上,覆盖了每栋建筑物及其室内的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宿舍;从空间上,覆盖了整个校园和校园周边。

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办好人民满意大学

从根本上讲,“平安校园”的创建验收是阶段性的工作,但校园平安却是一所大学的长期目标。我们应立足于通过创建工作过程及其成果的巩固,使之制度化、长效化,成为工作的常态。概言之,校园平安,学生平安,家长放心,这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校园平安,人群和谐,秩序良好,这也是事关社会和谐的大事;校园平安,高校平安,首都平安,这更是事关社会政治稳定的大事。对学校自身而言,稳定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气氛,是师生开展高质量教学科研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事务细微繁杂,但兹体事大,我们有责任把它做好、做实,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打好基础,做好保障。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上一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下一篇:网络教学在人文社科理论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