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与哲思――好莱坞动画电影本质探析

时间:2022-04-10 03:28:10

模拟与哲思――好莱坞动画电影本质探析

[摘 要] 好莱坞动画电影凭借其生动的模拟、巧妙的构思,展开了对成长的思考、借鉴与自臻、梦想与自我、尊重与肯定自我、责任与互助等关系的哲思,树立了世界动画电影寓教于乐的典范,其深层动因是美国社会对教育的极度重视和妙用,即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对人生、理想、友谊等重要价值的思考传递给下一代,通过此无形的教育确保其继续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并将今日美国在全球的地位、优势、影响“遗传”下去,这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关键词] 模拟;哲思;动画;本质;教育

好莱坞动画电影产生伊始,以其独特方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传奇与神话,其成功并非偶然,是由众多的深层原因构成的。长期以来,我们鲜有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极大地阻碍了我们对好莱坞动画电影的理解和研究,更遑论借鉴和吸取其精华,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海底总动员》《赛车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料理鼠王》和《玩具总动员》系列为范本,探讨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本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动画电影是一种借助多种现代科技,模拟日常生活的艺术形式,这种模拟主要通过视觉形象再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以达到对其主题的表现,因此是否生动地模拟日常生活就成了动画电影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只有生动的模拟才能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所表达的内容才有所依托。应该看到,好莱坞动画电影在此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它构成了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首要特征。

一、生动的模拟

好莱坞动画电影最突出的特征是生动的模拟,它体现为真实而自然地再现所反映的事物。好莱坞动画电影就是对它的最好诠释:《海底总动员》对海洋世界和海洋生物的模拟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赛车总动员》则大量运用了CG动画技术,使得“本来冰冷的机械像拥有了灵魂一般有丰富的表情与动作,在运动上遵循严格的物理规律,与此同时完成了许多现实车辆不能完成的动作”[1]。《超人总动员》更是精益求精,为了达到对人物的真实反映,剧组煞费苦心:“为了了解肌体骨骼与肌肉的运动,世界解剖学经典巨著《格氏解剖学》成为剧组内最流行的读本……只要看一看影片中肌肉挺多、脂肪不少的鲍伯这个最难塑造的角色其逼真程度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了实现这一‘不可能’的艺术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了。”[2]《料理鼠王》对老鼠生活习性的描写,对那只可爱的手艺高超的老鼠描绘无不惟妙惟肖。《玩具总动员》系列中每个玩具的设计以及相关动作无不活灵活现,从逼真的角度而言,似乎在不经意之间赋予了无生命的玩具以灵魂和生命,在片中的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独特的而又符合自己本身的性格和活动。

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事物的表现有着惊人的真实,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我们一个虚构而又极其真实的世界,正是在此之上,展开了好莱坞动画电影独特的哲思。

二、巧妙的构思

好莱坞动画电影每一部都有着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巧妙构思,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思。当孩子们在观看影片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使自己对世界、人生的认知更加丰富和深刻。好莱坞动画电影在此方面颇具匠心:“当我们从动画人格等角度分析动画的深层次内涵时,结合儿童心理学、美学、文化学等学科,对动画中的人性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会发现,可能每一部动画作品,就是一部小小的哲学典著。”[3]换言之,每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都会有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以某种具体生动的方式将其过程与结果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从中得到领悟,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各自所表达的哲思。

(一)对成长的思考

成长是任何社会个体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在成长中我们会突破以前家长设置的界限,获得个体在精神方面的独立,这必然会带给以前相对稳定的家庭关系新的不平衡,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不平衡,好莱坞的动画电影给了我们不同的思考。

《海底总动员》通过小丑鱼尼莫与父亲马林之间的互相寻找,告诉我们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微笑着放手,所谓的放手不仅是“不应该时时刻刻束缚着孩子,而应该放心放手,让尼莫自由地在大海里畅游,经历风雨”[4]。也仅非有的影评所说:“马林在失去妻子和几乎所有的孩子后,一个人抚养儿子尼莫,整天担心尼莫会遇到危险,战战兢兢地为儿子打理一切,由是此片触及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中常见的溺爱和逆反的关系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关于人类家庭教育问题。”这更是一个生命如何看待另一个生命的问题,它显示出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都在构建一个紧密联系的“二人”世界,所谓的“二人”是“每一代的宗教任务是生育下一代,以便延续肉体的不朽,同时也须‘养’上一代,并在将来为下一代所‘养’,自然就不可能是一个自足自立的单元”[5]。中国文化所谓的“二人世界”,其实质是一个生命个体在文化、血缘上在另一个生命个体身上的延续,究其实质而言只是“一人世界”而已。与此不同,西方文化所有教育都在培养出异于自我或与自我断裂的独立生命个体,这正如孙隆基先生所言:“西方人对下一代的‘教育’是预备他们与自己分裂的步骤。”[5]这使得《海底总动员》中父亲马林对尼莫的“最后放手”有了文化意义,透露出更为本质的深意:儿子是一个异于自己生命的个体,应尊重其选择,让其自己去寻找自己的生命的意义,老一代人的经验、担心有时是多余,年轻的生命并不一定会重复年老生命的生活之路。对一个异于我们自己的个体,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微笑着放手。

(二)借鉴与自臻

如果《海底总动员》要旨是对父母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微笑着适时放手的话,《赛车总动员》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青年人在成长道路上如何有效借鉴、吸收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让自我更加完善。对此有评论认为在《赛车总动员》中:“‘闪电’麦奎恩代表着速度,代表在今天年轻人的一切,充满追求,有时显得浮躁,有些急功近利!而66号公路却代表着传统,是一面折射出美国的各种历史变故的镜子,是一条延续祖辈的传承线。麦奎恩遇到了这条神圣公路,以及那些与公路相互一起依存的汽车们,他们之间的碰撞不仅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也是两种生活价值观的过程。”[1]

不可否认,就总体而言《赛车总动员》代表了这种倾向,但就美国而言,其实它所传承的均是一种文化,青年与老年之间并不是两种文化之争,乡村与都市也不是两极对立的,其实《赛车总动员》中更为本质的是对青年与老年、友谊与人生的深层思考,他们构成了《赛车总动员》的深层本质。

就老年与青年的关系而言,毫无疑问,随着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在全球的扩展,在人类的知识、经验急剧地增加的同时,人类知识结构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老人为中心向青年为中心,即以长者为师迅速向少者为师的转变。前现代社会中评判事物的“旧”的标准越老越好,越老越权威,转向了“新”的标准(“新”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好”的代名词)。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自然以自我为中心,高标自我,鄙视传统,认为年老的一辈的经验、阅历等都已过时,陷于盲目的自信中时,没有一服“清凉剂”的“猛药”像《赛车总动员》这样振聋发聩,让迷失了自我的青年重新找回自我,让沉浸于自我中的年轻人知道原来老年人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人生智慧和阅历。

这在《赛车总动员》中便体现为“闪电”麦奎恩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闯入了油车水镇,在镇上的一系列经历让它明白了这个世界上自己不是惟一的英雄,更多有经历、有人生智慧的老人,他们的经历与智慧是无价的。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麦奎恩才从自我中走出,发现拖线有着一流的倒车技术,低调的韩大夫是三届活塞杯得主,是赛车界的传奇人物――哈德迪大黄蜂。麦奎恩在发现了这些后意识到老一辈并非一无可取,而是有众多的长处,这值得年轻一辈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

就竞赛和人生价值而言,《赛车总动员》深刻地描绘了友谊,它通过“闪电” 麦奎恩第一次赛后,经纪人说可以提供给他的朋友十个免费的决赛入场券时,却想不出自己有什么朋友,这说明麦奎恩在不断的竞争中不断地将自己“抽空”,将比赛的胜利作为自己惟一的人生目标,忽略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弥足珍贵的东西。

麦奎恩在经历了油车水镇后变了,重新发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只在于比赛中得胜而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弥足珍贵的情感,油车水镇使麦奎恩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意义,帮助它走出了自我,让它体会到了真正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不是获得比赛的胜利,而是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在比赛中永远有高于比赛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的尊重!正是感悟到了这一点,麦奎恩毅然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活塞杯”冠军,折回头将最后一次参加比赛却在最后一圈中受伤的史崔普惠特推到了终点……这一点让所有在场的观众激动不已,高声赞叹到:“这才是真正的比赛!”

《赛车总动员》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我们忙于竞争的时候,在我们开始为竞争中获胜而不择手段时,别忘了对人的关怀与尊敬才是高于竞争之上的东西,这才是人的真正价值与尊严!

(三)梦想与自我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梦想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人生如果没有梦想是不可想象的,如何确定并追逐梦想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话题。《料理鼠王》这部动画电影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梦想者自我的故事:老鼠雷米有着天赋敏锐的嗅觉,能知道每一种事物的独特气味,虽是一只老鼠却奉食神为偶像,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顶级厨师。身为一只老鼠却要成为人类的顶级厨师,这梦想本身就具有荒唐色彩。雷米却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种种世俗的偏见,在林奎尼帮助下成为世界一流的厨神。

这部动画片寓意着对梦想的坚持,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不管谁都有梦想的权利,都有追随梦想,都有在不断努力中实现它的可能。同时,《料理鼠王》从另一个角度通过雷米的爸爸在开始时反对雷米的梦想,却在雷米不断努力中,学会尊重并且在关键时刻率整个家族来帮助雷米,暗示了父母要尊重并支持孩子的梦想这一个重要的观念。

(四)尊重与肯定自我

如果《料理鼠王》告诉我们的是有梦想就要去追随它,在不断的追随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那么《超人总动员》则从另一个角度处理了如何看待、尊重与肯定自我的问题。超能先生鲍勃一家都是超人,但是由于民众认知的偏差,他们不得不过着普通人庸常的生活,有超能力的巴小倩和巴小飞也被要求不能使用和显示自己的超能力,作为妻子和母亲的海伦即弹力女超人一直努力维持住这个超人的家庭,使它变得和普通家庭一样,在这种庸常的状态中享受平凡人的日常生活。

正如有论者所言:“瞧这一家子,完全就是现实社会中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从这一家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现实中普通家庭的家常故事:当儿子在学校犯错时母亲的怪怒和父亲的称赞,父母吵架时儿女的偷听以及父母在儿女面前表面和睦的掩饰。”[2]直到超能先生失踪,海伦带着小飞、小倩去寻找鲍勃,在与巴迪的斗争中,海伦发现自己以前对小飞、小倩的做法是错误的,她在与巴迪的较量中学会发现并且肯定孩子身上的超能力;小飞、小倩也通过与巴迪的斗争学会了发掘和肯定自我的超能力。这一过程就是尊重与肯定自我的过程,其隐喻的是社会中某些能力出众的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不是拼命否定和去掉自我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是学会善待和正确使用这种能力,它不一定与我们日常幸福生活相矛盾。

(五)责任与互助

《玩具总动员》系列包括《玩具总动员1》《玩具总动员2》《玩具总动员3》,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关于责任的思考:《玩具总动员1》胡迪因为新玩具巴斯光年的到来而倍感失落和嫉妒,设计使巴斯光年掉下了窗台,被大家识破后,胡迪受到良心的谴责,主动去寻找巴斯光年。两人经历了一系列历险后成为好朋友,两人从彼此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使胡迪认识到自己原先对巴斯光年的嫉妒是不对的,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勇于承担由过失带来的责任,努力弥补,最终得到了大家的原谅。

《玩具总动员2》则将责任演绎为信任,人们之间因信任而成为好朋友,好朋友本身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当朋友处于危难时,要毫不犹豫地去帮助朋友,这在《玩具总动员2》表现为当胡迪被居心不良的杂货商带走后,玩具们在巴斯光年的带领下寻找胡迪。在找到胡迪后得知胡迪决定要和其他两个玩具被日本一家博物馆收藏时,朋友们虽然感到失望,但仍尊重胡迪的选择,这隐喻着朋友是一种责任,它建立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基础上。同时,胡迪经过认真思考认为那种在博物馆中供人收藏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真正的生活是和朋友们在一起,共同关心,互相帮助,在对朋友尽责中产生互助,在互助中产生友情,在友情中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玩具总动员3》以另一种不同的叙事方式阐述了友谊即责任与互助。在安迪母亲的失误中玩具们被送到了阳光幼儿园,胡迪觉得自己有责任找回同伴们,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胡迪终于和同伴们一起回到了安迪家,胡迪的行动是由其意识到的责任感产生的,所谓的友谊,其中包含了责任与互助才使其历久弥新。对玩具自身的思考,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正如胡迪所认为的那样,玩具如果不被玩,玩具还是什么?由此可以联想到如果生命不在于经历,那生命还是什么?胡迪的答案是玩具就是被玩的,只有在被玩。被爱惜和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生命的真谛,同时其传递的信息是:生命只有在经历中才能找到其价值,这种价值不在别处,而在于友情中,在友情中互相帮助,负起自己的责任才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同时,《玩具总动员3》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惧怕生活中的改变,人要成长总得要告别过去,告别过去可能在另一方面是新意义的生成。

罗兰•巴特认为:“法国成年人把儿童看作另一个自我,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国玩具。流行的玩具大抵都呈现为具体而微观的成人世界。它们都是成人物品缩小了的复制品,大家觉得孩子总体上不过是较小的成人罢了,是小精灵而已,须提供与其身材相称的物品。”[6]这种情况亦存在于美国,美国人不把小孩当小孩看,而是当作身体小的大人来看待,同样就必须提供给其相应的玩具,玩具本身就是一个具体而微观的成人世界,其中充满了对人生、友谊、价值、梦想、自我等的思考,并且通过一种极其生动的细节模拟和故事讲述,将种种美好的观念和价值传递给儿童,好莱坞动画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儿童的“玩具”,通过它孩子们接受了真、善、美的塑形。

三、教育与“遗传”

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呈现出了极高水准,究其原因,除了美国科技发达,重视教育之外,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社会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的大学,特别是‘常青藤’,不过是WASP子弟巩固自己祖上的特权的训练班和俱乐部……新闯入他们的世袭领地的精英,则无所继承,一心要给自己创造新的空间。支持这些新精英的精神支柱,是知识分子的理想,是改变现实而非保存现实的勇气。”[7]85新一代的精英知道“他们的成功,是知识的成功,他们已经改变了成功的游戏规则。新贵族的家徽,如果有的话,恐怕就是名牌大学文凭……贵族的‘家徽’,越来越不可能通过血缘来继承,而要靠个人的学术才能来竞争”[7]89。换而言之,教育在此实现了一个最大的转变就是社会地位、个人成功、父母财产不再靠血缘来遗传,而是靠教育来遗传,正是对此的深刻认同,美国中产阶级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尤其巨大:“即使一个受了良好教育的母亲全职待在家中,也得全力以赴地教子,不会感到闲得无聊,而这最终会保证他们的下一代在竞争中先声夺人,回报远远大于付出。”[7]122

正是教育在现代美国社会中承担着如此重要的核心功能,因此好莱坞动画电影绝不是娱乐这么简单,其承担着对新一代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教给他们人生、理想、友谊等人生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这种塑形,美国下一代继续保持其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并将今日美国在全球的地位、优势、影响“遗传”下去。

好莱坞动画电影通过其高超的技术和对教育的深刻洞见,将生动的模拟和对日常生活的哲思完美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完美的寓教于乐典范,代表了世界动画电影的极高水平,在诸多方面值得当下的中国动画界借鉴和深思。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马华,贾云鹏.《汽车总动员》:给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几点启示[J].电影艺术,2007(02).

[2] 梁诗旭.《超人总动员》:世界动画界的经典之作[J].电影文学,2005(09).

[3] 任丽青,杨青泉.《玩具总动员3》的情感表达与社会隐喻[J].电影文学,2010(22).

[4] 李艳英.看似简单实不然――解读电影《海底总动员》[J].电影,2003(11).

[5] [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9.

[6] [法]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M].屠友祥,温晋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9.

[7] 薛涌.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赵臻(1979― ),男,白族,云南大理人,哲学硕士,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上一篇:动画•人欲•人性•人道 下一篇:动漫产业国际化对策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