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09 10:15:42

少教多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学习是一种自主性、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即: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出;凡是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尽量不要解答;凡是能由学生表述的,教师就不要包办。其次,要营造宽松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就能真正把教师自然而然的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助涨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探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关键词】 少教多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性;个性化

学习是一种自主性、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激发自主性和张扬学生个性的“环境”,让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激发和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及激情,从而缺乏生命活力。反复多次讲的问题,而学生却老是出错,主要问题就是教师课堂上包办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在数学课堂中真正做到少教多学让学生活起来呢?下面浅谈个人的一点见解:

1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多做”“多思考”会的,只有相信学生,让其多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反思出错的问题结症所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其多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强调三个凡是: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出;凡是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尽量不要解答;凡是能由学生表述的,教师就不要包办。如在学完全等三角形后,上“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堂课时,我的教学方案是:让学生知道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角平分线仪器的原理,并能自己动手画角平分线。首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然后提出探究问题: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19页图11.3-1

是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

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DAB的平分线。

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接着让学生仔细阅读,完后学生开始探讨,可以同桌,也可以前后左右合作探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从合作中学会交流,体会合作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由于内容不多,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讨,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经过探讨,让他们选出代表把如何解决的过程告诉大家,让大家享受这个过程,这时学生们终于懂得了角平分线仪器的原理了,哦,原来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边边”做出来的。接着我提出第二个问题:“只给你一个圆规和一把尺子,你能把一个角的平分线画出来吗?现在大家就动手试试。”有了前面的问题做铺垫,一些同学很快就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做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要是在过去满堂灌,非得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定理及逆定理都得上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基本没有了,更谈不上多学了。所以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问题提出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看准时机参与、学生为难时适度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探研,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营造宽松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

要想学生积极主动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起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不怕出错、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而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就能真正把教师自然而然的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个人以为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夸奖,不轻易否定,更不能对学生的幼稚错误进行讽刺挖苦,应给与恰当引导,甚至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给予提醒,想学生所想,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如我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分式方程课时,“去分母”这个环节学生经常出错,漏乘没分母的项。因为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给方程等号左右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关键就在等号两边的内容上,我把漏乘的同学比喻为“你分配不公平哦”,这样起到轻松调节氛围的作用,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接着又让学生多做类似的练习。其实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是最好的办法,最后问学生,你有办法知道你解得对吗?学生回答“有”,讲讲看,他们自己就会回答“把根带到原方程去检验,看等号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而检验是很多学生最不愿意做的事,我接着问:你辛辛苦苦做完后,你希望你的结果是错的吗?回答肯定是 “不希望。”从此,学生就知道在解其他分式方程的过程中自觉地做检验了,因为他要维护自己的胜利果实。

3在课堂教学中助涨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增设有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很多简单有趣的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容易给学生带来成功,享受成功,从而助涨他们的成就感,也就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愿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思考”、“探究”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简单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达到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同时,重要的是制造了让他们取得成功的氛围,享受成功的乐趣,造就更多的成就感,从而达到让其乐于多动手,多动脑,觉得学习数学是那么的有趣。

利用“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学生就会不断地产生兴趣。人教版新教材的“思考”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二课时,学生已学过物理的有关知识,在解决例3后,提出思考:你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吗?学生通过回顾思考刚才的解答过程,就会很容易的醒悟,哦!我们使用的力气和动力臂成反比,今后遇到做这类力气活时,知道怎么做了,用长点坚固的撬棍,就能省力了。尤其例4后的思考“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及音响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这个问题离他们更近,就在身边,几乎每天都碰都用,他们更感兴趣,更积极的思考,马上就会反顾例4的全过程,思考:音量大小、亮度、风扇转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对!对!是功率,而功率和电阻成反比,只要有个可变电阻,这些问题即可解决,学生来劲了,自己也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成就感油然而生,原来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原来那么有用,多学的愿望来了。

利用“探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累,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成解题机器,体会不到乐趣。动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乐趣都没了,学生就更不想多学了。“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人教版教材中“探究”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去摸索、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探究 ”中的问题难易都比较适中,基本适合大多数学生,他们基本上都能从中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从而到达激发他们想学、多学、多做的激情。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经过“探究1”的探究活动后,发现判定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能保证全等,这时我及时的肯定学生们的探索结果,并表扬他们的表现,学生们非常享受他们的成就,自然就想探究再加一个条件,就是六个条件中满足三个呢,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接着提出探究2正是他们所想,然而探究2学生们很容易完成,问题是能从探究2的结果得出什么规律吗?当他们得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情绪更加高昂了,再次尝到自己动手操作,从中发现规律,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喜悦,跃跃欲试的想用这个方法去试一试了。学习的兴趣来了,这时少教多学多做的目的就达到了。课堂上挑出的练习必须难易适中,难度大的尽量不出,以免容易伤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尽量多的营造学生的成功感,尽量减少他们的失败感,精心呵护他们的成就感,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去练习。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更多合作探究,更多动手时间。让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的课堂,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李国建.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打造快乐数学课堂;数学学习与研究[J] 2012年04期

[2]杨文玉.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论教”教学模式研究;中小学电教(下)[J] 2011.01

[3]汪惠迪.少教多学和生本教育; 现代教育论丛[J]2007.9

[4]刘冬岩.“少教多学”的思想内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考试,2011.6

[5]王海平.新加坡倡导“少教多学”教育理念[J]世界之窗,中国民族教育,2010.9

上一篇:数学“再创造”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注重学科特点 提高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