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下的启发式教学

时间:2022-04-09 05:05:02

浅析素质教育下的启发式教学

摘要:大量经验表明,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启发式教学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仅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知识,而且在思考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启发式教学

思维能力

一、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把兴趣调动起来,学习起来才能轻松愉快,才能使学生愿学,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可以利用导入新课向学生提出问题,来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来启发,就能引起学生求知的需求,有了求知的需求,学习的兴趣就会活跃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在教学中,只教会学生知识不是教学目的,最重要的是在教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独立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懂知识的人,而是不知如何学习的人。在授课时,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同时又使他们由学会走向会学,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学,是构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社会的重视,正因如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思维,这就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体系可概括为三句话,即:三为主,两结合,一核心。三为主:一是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探究;二是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思维,教给学法,善于引导,而不包办代替;三是在教学中,要以实验教材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教材综合功能的效应。两结合;一是指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二是课内教学为主与课外学习活动为辅相合,课内外相互促进。一核心:是指以发展思维,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启发式”作为教学法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也有许多先进的特点。一是年岁最长;二是资格最老;三是活动空间最广;四是使用效果最好;五是适应性最强。适合于任何学校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量经验表明,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学方法也就不尽相同,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启发学生说出课题

从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际问题人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相互讨论从而说出课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致明确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二)分组讨论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要获得启发式的应用功效,还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利用所学过的旧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新问题

为了使所讲的新知识能顺利进行,教师就要提问一些有启发性的知识,这既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因旧知识不巩固而造成的障碍,也为新知识的学习降低了思维难度。

四、采用类比和对比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中捕捉那些有助于突破难点的事例,用以引起学生相似性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智力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或者引导学生利用已知去探求新知和未知,又使学生思维进入创造性活动之中,这样便能较容易地进入一个新知识领地。

五、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往往忽视探索过程,在学生还没有开展观察、归纳、联想等活动之前,就把现成的结论、方法等直接“抛给”学生。这样教学的结果势必剥夺了学生进行思维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循循善诱,层层设问,有条有理,步步深入,为学生的思维铺设道路,使认知由简单问题解决的连续量度,逐渐升华为复杂问题解决的质变。

启发式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命题,而且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命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启发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根据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首先,启发式的要旨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探究、求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二,素质教育是一种公民的养成教育,它不仅要求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相适应,而且在教育体系思想等方面的设置和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第三,在实施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关键的一环。因此,设计和实施启发式教学,必须与教学水平相适应,才能使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都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选择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