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画像狩猎图祭祀意义

时间:2022-04-09 03:40:21

【摘要】狩猎图汉代画像石中较为常见,它不纯只具有现实意义,还有着一定的祭祀意义,本文从宗教人类学角度出发,考察常与庖厨图配置于一起的狩猎图--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一人拉弓于树下射鸟图。从宗教人类学、图像学角度来探索它作为庖厨的前奏--为向祖先供奉祭食提供准备--所具有的祭祀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证庖厨图的祭祀意义。

【关键词】祭祀意义;狩猎图;血食

1.狩猎图概述

狩猎图在汉画像石中属于常见图像,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狩猎者一般使用猎犬、弩、毕等捕杀工具,狩猎的对象有鸟、兔、犬、鹿、野猪等等。汉代画像石主要是为建造坟墓建筑的阙、祠堂和墓室之用,而这些建筑都是为死者在彼岸世界的生活而建,那么这些神圣空间上面的装饰图像应当是为死者而装饰的。这些图像为死者开辟创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祥瑞纷呈的,有各种神灵护佑的,可辟邪消灾的,能羽化升仙的,有理想道德规范的,充满着安乐生活享受的神奇世界,用来满足和慰藉死者的灵魂。而狩猎图表现的不纯粹是一种剥削阶级的娱乐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一定程度上,它是作为庖厨图的"前奏"而存在,"祠主的子孙要通过进行狩猎活动来为自己的祖先准备献祭时的牺牲用品,庖厨图则是为祭祀祠主而准备祭食的场面。"

2.血食的准备

朱存明先生在《汉画像的象征世界》一书中认为,在祠堂的左右侧壁下部经常配置的狩猎图和庖厨图,此两种图像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而不可仅仅如表面所看到的仅仅只是表现人间现实生活的,或者是表现剥削阶级生活的。古代祭祀崇尚"血食",即重视用牺牲进行祭祀。狩猎图表现的不纯是一种剥削阶级的娱乐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在于祠主的子孙要通过进行狩猎活动来为自己的祖先准备献祭时的牺牲用品,庖厨图则是为祭祀祠主而准备祭食的场面。

中国古代,由于在宗庙,祠堂祭祀祖先时用牲,因而这种祭祀也被称作为"血食"。如《汉书・高帝记》记载,高祖五年(前202年),高祖刘邦下诏说:"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亡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颜师古注曰:"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也就是说,古代人们在祭祀祖先时,须要宰杀各种动物甚至屠杀生人,将其供放在宗庙或祠堂中的祖先牌位之前。"不得血食"

意味着亡国丧家或绝嗣,而这在古代人的观念里,无论对于生者还是逝者,无疑都是最大的不幸。"正因为如此,在祭祀已故先祖时,必须事先准备好祭祀用的牺牲。射猎、狩猎和渔猎都是活的祭祀用牺牲的手段"而狩猎所获的动物,作为祭祀所需食品的重要来源,它的溯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狩猎社会。"在以狩猎所获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时代,基于猎物的所得没有保障,时机不易把握等特点,人们寄希望于神灵的恩赐,一旦获得猎物,也要先祭祀鬼神,其动机、目的与后来的农耕社会的尝新是一致的。而且人们相信,祭献次数越多,敬意越诚,鬼神的恩赐才会增多。"常常出现于祠堂画像中且配置与庖厨图旁的树下射鸟图像,实际上表现的就是孝子孝孙为了准备祭祀用的牺牲而在墓地树林中进行的射猎场面。

3.狩猎图的祭祀意义

信立祥先生认为"狩猎图、庖厨图等祠堂画像也都是与先秦时期的宗庙祭祀活动有关的画像。"宽泛地讲,从画面本身来看,狩猎者一般都是使用弩、毕、猎犬去捕杀这些鸟兽,狩猎的对象一般为兔、鹿、鸟等。例如,山东嘉祥宋山4号小祠堂画像和山东嘉祥县纸坊镇敬老院出土的第七石,其中前者表现的是常与庖厨图配置于一起的典型的树下射鸟图,一人拉弓正欲射树上的鸟。对这种狩猎图的图像学意义,日本学者土居淑子认为由于这种图像常常与西王母图组合在一块画像石上,因此这些被捕猎的鸟兽,应看作是奉献给西王母的牺牲,同时也是奉献给死者的供馔。对此,信立祥先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将祠主与西王母都看成是祭祀对象,这与祭祀祖先用的墓地祠堂的建筑性质不合。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看法。先秦时期,狩猎活动,特别是国家和贵族的狩猎活动,并不是一种休闲的娱乐消遣,而是一种与军事和祭祀有关的重要礼制活动,即通过狩猎活动进行军事训练,同时为祭祀祖先准备必要的牺牲。《礼记・射义》:"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而后射于泽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祭祀是国家的大典,而先有习射之礼,进一步说明了习射在祭祀中的重要作用。关于狩猎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左传・隐公五年》云:春,公将如棠观渔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该纳民於轨物者,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L、夏苗、秋A、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辩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

臧僖伯所说的"大事",指的就是《左传・成公十三年》提及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器用"就是祭祀用品。换言之,祭祀活动和军事活动是当时最重要的国家大事,统治者按季节举行的狩猎活动都与这两件大事相联系在一起的。从臧僖伯的这段谏言中可以看出,当时统治阶层按季节举行的狩猎活动并不纯是一种简单的、随意的娱乐活动,它首先是一种军事上的训练,是一种与祭祀和军事密切相关的礼制活动,狩猎结束后,都会回到宗庙,将捕猎到的鸟兽作为牺牲,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正由于狩猎是与宗庙祭祖典礼密切关联的一种礼制活动,可以想像,在宗庙内的装饰性壁画中,必然会有表现这种狩猎活动的相关图像。上面我们已论述到,汉代的墓地祠堂来源于宗庙,那么在早期的石结构祠堂中,蹈袭宗庙中俄狩猎题材图像,将其配置在祠堂里,也就不足为怪了。狩猎活动按季节分为L、苗、A、狩,《b梁传》曰:"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L,夏曰苗,冬曰狩。"在这四种狩猎活动中,秋A和冬狩最为重要。(图 )但是在汉代,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在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原地区的人民来说,这种按季节的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是不大可能的。因此,祠堂中的这种"狩猎图",随着祠堂本身的发展,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图像学意义和存在价值。而是以树木射鸟图的形式,取其原来的象征意义,作为一个象征场景保存在祠堂壁上。

上一篇: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研究分析 下一篇:论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开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