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潮剧司鼓的普遍性原则和多样性表现

时间:2022-10-11 07:10:13

【摘要】潮剧司鼓在潮剧舞台要遵循普遍性原则和运用多样性表现,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促进潮剧司鼓的历史传承、创新发展。

【关键词】潮剧司鼓;普遍性原则;多样性表现

潮剧司鼓作为戏曲音乐的重要元素,具有打击音乐的共性和浓烈的地方戏曲特殊性,并体现为潮剧司鼓所遵循的普遍性原则和多样性表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最终促进潮剧司鼓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作为一个潮剧司鼓者,要深刻理解司鼓艺术的普遍性原则,就必须充分了解司鼓艺术的历史渊源、音乐共性的戏曲特征。

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吕氏春秋?古乐篇》就有“以麇革冒缶而鼓之”的记载。《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皇帝得之,以其为鼓,撅之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等之说。戏曲来源于社会并反映社会活动,鼓因其现实应用意义和独特的乐器性能,很早就被运用到戏曲伴奏中,特别到元代戏曲成熟期,鼓在戏曲中的作用和首要地位得到确立,它是戏曲伴奏中最为独特和重要的打击乐器,不仅直接参与伴奏,而且还具有指挥乐队、调度全台、把握节奏、引领起止、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潮剧发端于宋元南戏,形成于明代。潮剧司鼓艺术也伴随潮剧的发展走过500多个春秋,可谓源长流远。

潮剧司鼓艺术的普遍性原则主要体现对其表演程式、乐器组合把握运用。潮剧司鼓艺术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手法和套路,比如从南拳中提炼出来的大锣鼓手法,有双龙出水式,拨剑式,激面式等,现在保留下来的经常演奏的套路有十八手。潮剧司鼓的表现程式尤为独特,从打击乐的角度来说主要体现在其极为丰富的传统锣鼓“介头”,如“锣鼓经”、“锣鼓科介”、“感句”等,击乐设计离不开对这些要素的充分运用。潮剧有独特的调式调性体系,如轻、重、五、反等调式调性的运用最有潮剧特色,要严加掌握并灵活运用。潮剧的板式也比较复杂多变。如头板、二板、二板中、二板慢、三板、三板慢、散板、滚花等,其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要学会灵活多变的手法。潮剧司鼓艺术中对鼓的组合运用是比较讲究的,鼓的分类有大鼓、中鼓、低音鼓和柿饼鼓、中鼓与哲鼓等,各种鼓的特性不同,大鼓,音色高亢响亮,多用于战斗、升堂等激昂的大场面。中鼓音色清脆,主要用于唱段的起介、煞介,以及罗经、随点、感句、半畔莲等,起配音过介的作用。低音鼓音色低沉浑厚,擅长于渲染悲壮、苍凉的气氛。柿饼鼓、中鼓与哲鼓同为配音过介击乐。柿饼鼓,鼓面与鼓底完全一样,发音高亢且坚实,多用于做科。中鼓是 “甘草”, 它在舞台上最常用。哲鼓,根据其发出的声音“哲”(潮州音)而命名。柿饼鼓因发音比中鼓更加清脆响亮,故它多用于喜剧中,如:报喜、舞蹈等。柿饼鼓在渲染气氛时,可以通过控制击打力度的轻重以应不同的需求。表现激昂奔放一般力度强,如:比武时,配合演员的武打动作,套“采花牌”起到渲染激烈紧张的战斗气氛;力度轻则用于轻快跳跃的场面,如:玩耍等。总而言之,司鼓者采用不同的鼓的组合,运用相用的程式和手法,通过轻重处理、节奏快慢,达到渲染气氛、烘托剧情的目的,这是潮剧司鼓艺术在表现技法方面的普遍性原则。

潮剧司鼓艺术的普遍性原则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司鼓的统场作用。潮剧的司鼓是潮剧舞台的总指挥,这是由鼓的音乐特性决定的,在潮剧伴奏中唯有司鼓的指挥演奏始终贯串全剧,它在乐队之间、乐队与演员之间,频繁的起着引导、衬托、交融、调节、统一的作用,剧情、人物和伴奏从进入直到结束,其节奏快慢、音响强弱、情绪起伏,都是遵循司鼓特有的音乐手段及其明确的音乐语言,才能产生的和谐效果。

潮剧司鼓艺术的多样性表现直接受具体剧目的剧情、主题、戏曲风格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些因素有充分的理解,善于注重个性,摆脱公式化、概念化的的羁绊,在多样性表现的指引下有机的、创造性的创作和演奏。一出戏顺畅或拖沓,关键就在于司鼓的艺术能力和对剧本、人物、情节的理解。司鼓者要了解剧中人物形象,注意每场戏、每个段落的有机关联和互相照应,才能围绕剧目剧情和演出的规律、风格和内涵,通过合理的击乐设计和精彩的伴奏,有的放矢地实现烘托、渲染和补充剧情的目的,体现剧目主题,喧染戏剧气氛,以高超的伴奏程式手段将戏推向高潮。

潮剧司鼓的多样性还需要司鼓者熟练运用司鼓技巧,做到打文戏“文而不温”、“起伏得当”、“处理细腻”;打武戏“强而不火”、“章法严谨”、“鼓点流畅”, 力求打出内涵、打出情感、打出韵味,有所创新。 要把握节奏,根据剧目意图,做到节奏张弛有序、舒缓随机,错落有致。要合理用点,要掌握好鼓点的起、承、转、煞、张、弛、断、续以及各种速度、力度、层次上的变化,摆脱盲目地乱用和滥用鼓点。通过各种点的启承转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虚实疏密等等不同的打法,打出剧中人物的稳重、深沉、抒情、洒脱以及喜、怒、哀、乐等等不同的情感。要用好板法, 根据具体剧情,唱腔的句法,唱词的内容与结构,注意轻、重、多、寡,打准板的位置,提高板在各种板式结构中的运用能力,做到“头板要紧、二板要准、三板要稳、散板不散”,使板充分发挥作用。要注重音律,从内容出发,根据旋律的起伏线条,掌握好乐句、乐段、层次、高潮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好鼓点与乐队音响之间的平衡,使鼓点融合到唱腔、过门中去,既能启发带动乐队的演奏,又能衬补旋律,使之产生微妙的鼓点艺术效果。

总之,潮剧司鼓艺术的普遍性原则和多样性表现是潮剧司鼓艺术充满旺盛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两大因素,它们之间有着类同于光和影的关系,理解了这种关系,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自身音乐艺术素养,我们就能更好的做好潮剧司鼓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

上一篇:临沧碗窑土陶制作工艺探析 下一篇:浅议古希腊文明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