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04-09 10:37:47

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摘 要】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作为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院校要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本文从分析我国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现状 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频发。医务工作者的不负责任,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上,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是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追根溯源,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医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我国医学人才的重任,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医德医风问题,是每一所医学院校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什么是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生同时拥有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双修。这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医学教育只有顺应这种大趋势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

一、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一)传统医学教育严重忽视人文素质

医术本是“仁术”,医学与人文本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医学教育应该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可能使医科学生在医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上相通相融,医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育出素质全面的一代良医。然而,传统的医学教育却严重忽视了人文教育,其负面影响正为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渐趋紧张的医患冲突和不断败坏的医风医德所证实。

(二)不容乐观的医科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医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分在理科班主攻数理化,忽视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进入医学院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医学专业和相关自然科学的学习,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普遍忽视和厌倦,且学习的目的是极端功利主义的应付考试,而不是增强人文修养。近年来,医科学生包括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尤其是人文素质方面的缺失更为突出。

(三)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医学人文教育目前尚无全国统一规范教学大纲,也无开设哪些课的统一规定及材,因此各校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往往根据自己目前的师资水平及对医学人文教育理解去进行,因而各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带有较强随意性、主观性。2.一些学校的医学人文教育的时间得不到必要保证,课时不足,造成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3.教学方式与手段上,不少学校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缺乏启发式教育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4.不少学校在进行人文教育时,仍处于单兵作战的散兵游勇状态,缺乏整体计划和明确的要求,不知先开什么课,对开设的课应讲什么内容,也基本由老师个人去发挥。

二、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迅速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在更高层次上把人看作一个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和特征的整体,主张从生物、心理、社会、人文等诸多方面来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来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因此,对医生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尽快适应这一要求,迅速行动起来,本着对人类、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培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领导、教师、全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杨蕾

【摘 要】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作为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院校要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本文从分析我国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现状 有效途径体人员齐抓共管,努力营造出现代医学院校所应有的深厚的人文环境和土壤,为真正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加大人文教育力度

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人性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从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向题。人文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得以实现,因此必须改革医学类高校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推动人文教育的顺利开展。(1)加大人文课程比重,开设人文学科的必修课程。(2)开设与医学有关的人文学科的选修课程。(3)加大“两课”教学时数,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大所涉及人文知识的教育内容,并注重从理论上予以提升。这也可能是近期内迅速解决医学院校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现实问题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三)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

把医学为人、尊人、爱人、惜人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医学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首先,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人文专业及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教师队伍。其次,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应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四)举办各类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是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一是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主题,力争使每一期讲座都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窗户,展现一片新天地。同时适时开设最新科技进展、社会热点、成功人生、新人论坛等讲座,激发学生对社会、生命、事业的关注和热情,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是通过开展人文知识竞赛、人文专题征文、校园文艺汇演、阅读经典、诗歌朗诵、影视精品展播与评论等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知识得到扩展,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奉献精神得到强化。三是加快改善教学、实验设备和更新补充图书资料特别是人文方面的图书资料。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设置和开通具有高品位文化特色的视听设备,使学生在高雅的校园环境中思想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彭丽,冉素娟.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

上一篇: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之于现代设计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