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下的市政工程造价如何做到优化管理

时间:2022-04-09 10:25:09

浅析现阶段下的市政工程造价如何做到优化管理

摘 要:下文作者分析了目前情况下,我国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及特点,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问题管理

一、 我国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

我国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要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1 市政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造价工作人员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该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好初步投资估算,用其作为

拟建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和发展前期工作的控制造价。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投资估算,经评审后上报审批。在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经审批后即作为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按规定编制施工图预算,用以核实施工图阶段预算造价是否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承包合同价确定阶段,由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标底,合同价由招标确定。施工阶段,变更、索赔价由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确定。竣工结算价阶段,由业主委托造价咨询机构确定。

1.2 市政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所谓市政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

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二、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在造价管理处的领导下,由市政建设单位组织实施项目,造价管理从前期到结算审计,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目前的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基本上涉及到了市政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但其现状是偏

重于前期的工程造价确定和后期的工程造价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建设轻造价的现象,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造价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够,对变更工程增加工程费用审查不足,工程实际投资存在不同程度的“三超”现象。一般建设项目都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存在“先开工,后批概,投资不足,再调概”的现象,部分市政项目突击上马建设,完成初步设计审查,有的仅完成可研批复,项目便开工建设了,设计单位只能设计施工图,多数项目概算至开工后才审批,以致概算作为投资控制最高限额的作用大打折扣,失去了实际意义。

由于勘察设计深度不够,对沿线桥涵及被交叉道路调查工作肤浅导致工程变更多,增加

费用多。同时由于地方路网规划及建设情况变化及建设标准提高,导致增大结构物工程规模。

由于初步设计审查、审批意见落实不足,对涉及到工程变更权限不明确,报批手续繁琐,

建设单位怕影响工期,即使是不经济的工程设计也照图实施。由于设计周期原因,往往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中经济合理的建议未能得到采纳,造成工程费用的增加。

由于沿线绿化工程规模控制不好,未能因地制宜地尽量采用本地苗木,有相互攀比现象,

在设计方案上追求高标准,过分强调路容景观,导致造价增高。5

三、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优化的实践

3.1 建立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目前市审计局、财政局实施的跟踪审计制度,造价管理处的各项申报制度及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对实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推动建设造价管理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完善造价管理体制。

3.2 充分发挥造价咨询单位的作用,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

目前在江苏工程建设领域中率先把工程的投资控制任务专门分列,请有资质的造

价咨询公司从事跟踪审计工作,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投资控制。

3.2.1 跟踪审计的特点

重视事前的主动控制,以过程中的跟踪审计为主,事后的审计作为投资控制的后续手段;注重动态控制,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对投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即时报告突破控制目标的趋势和可能,并提出调整措施和建议,而不仅仅是验工计价、现场签证等常规工作;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向前延伸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审和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评审、前期工程(包括动拆迁和管线搬迁)的投资管理和招投标阶段的咨询,向后延伸到协助或代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并协助通过国家审计;将项目实施过程的基建财务核算管理与造价控制相结合,实现建设资金从计价、运用到核算的一体化;从对建安费用的投资控制拓展到对项目全部建设成本的投资控制。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投资控制、财务核算监督和管理。

3.2.2 跟踪审计的服务内容

在工程准备阶段,应根据工程建设施工实施范围和工程计划,参加各类工作协调会,根

据相关政策法规为业主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文件等,依据国家、地方的相关规范、规程等技术文件,结合有关管理法规,提出优化建议和对投资规模调整、设计概算、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等。

在工程招标阶段,应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施工监理、设备招标加强招标结果与投资控制目标成本的分析,加强对工程量清单、合同文本的审核,对设备供货安装支付等提供相关专题意见。

在施工阶段,应确定投资控制目标,做好政策性调整、设计变更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

项目投资的情况分析,建立起实际投资与概(预)算动态对照分析表,配合建设单位将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在批准的概算之内。同时应参与项目经济合同谈判、签订工作,对合同中相关的经济条款提出审核意见,并做好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工作;根据施工承包合同价及进度计划,配合建设单位编制用款计划书;现场踏勘、计量复核经施工监理确认的施工单位实际完成工作量,对照施工合同和预付工程款条件,为建设单位签署支付工程款的审核意见。严格监督履行施工合同条款,加强工程验工计量,及时参与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对措施费用等发表意见并在会签单中签证,严格控制工程资金使用;审核施工图预算,对过程中变更、签证及时审定确定价格,作为支付的依据;为建设单位及时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和投资控制相关的人工、材料、设备等信息咨询。在竣工结算阶段,应对实际发生在按照合同约定可调价范围内的工程量及价格进行调整,使竣工结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3.3 优化市政造价管理

3.3.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管理力度

近年来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市政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为造价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有法可依的局面已形成。同时加强了造价管理执法监督机构,对从事造价工作的中介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并建立中介人员档案,加大了对造价中介人员的管理力度。

3.3.2市政工程造价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以及项目实施阶

段,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范围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进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求严格按照市政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并以设计为重点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把组织、经济和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造价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

3.3.3 以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对项目的造价实现了动态管理,加快了造价信息化的

步伐。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每一种造价类型的项目都可以进入造价管理处的管理信息系统,接受监督管理。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又具有造价分析功能,可分析同类项目工程的造价,为在建和未建项目提供造价数据参考。

3.3.4 降低了工程项目建设各方的风险

项目建设各方只有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各自的工作,才能降低建设项目给政府、业主、

承包方带来的风险。而造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十分完善,并明确规定了项目建设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各方必须按照规范去做,才能有效地避免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市政造价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总结,还望各同行共同学习和指正。

上一篇:浅谈市政项目工程施工中的顶管技术分析 下一篇:浅谈旅游公路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