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时间:2022-04-09 09:16:15

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6-01

【摘要】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探索留置针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 根据40例患者使用留置针发生并发症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研究证据,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能有效避免再次发生留置针并发症及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患者使用留置针发生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留置针;并发症;循证;护理

静脉留置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成为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本科自2004年以来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但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发生某些并发症。如何根据留置针使用发生并发症的具体原因和临床表现实施有效护理是一项有价值的课题。采用循证护理寻求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我科对40例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实施循证护理的实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92岁,平均年龄62岁。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渗血,渗液等。

1.2 方法

1.2.1 提出护理问题 (1)病情评估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2)采取何种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

1.2.2 循证 根据以上问题,主要通过查询中国期刊网(CNKIKW)、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寻求解决问题的实证。检索发现引起患者留置针发生并发症及常见原因有:

(1) 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2) 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3)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

(4)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5) 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6)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

1.2.3 护理干预 (1)首先,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其次,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老年患者可选择颈外静脉,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及血栓的发生。再次,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2) 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3)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如发生静脉炎可硫酸镁湿敷或红外线照射结合芦荟外敷或土豆片贴敷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4)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5) 输液前后的护理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2结 果

40例患者通过上述护理干预后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均得到缓解且再次置管未发生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3讨 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临床护理已涉及到病人的方方面面。针对浅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我们采用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的四个连续过程,以人为本,对护理对象的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护理,达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循证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循证医学实践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认识问题,全面占有资料,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最新最佳的证据,进行循证医学实践。通过循证护理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护理认识、护理管理及护理技术。使个体恢复并维持生理和心理最佳功能状态的整体护理目标得以成功实现,体现了护理的人文性、艺术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护理领域中兴起的新观点、新思维,它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这个观念同整体护理一样,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将使护士行为产生巨大转变,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冬伟,赵琳,罗书兰 老年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西南军医,2006.8.8,347

[2]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3] 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4] 朱玉凤,于浩菊,崔丽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1(3):22.

[5]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0-373.

作者单位: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上接第219页)

在监视器引导下选择其他两个切口。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要根据手术步骤主动、准确、及时地递送器械和物品,既要观察显示器掌握手术进度又要及时准备好所需的器械,要及时用碘伏擦洗镜头,保证术野清晰,电钩保持干净无焦痂,取回及时用湿纱布擦拭,保证电凝效果。术中若吸引管堵塞或吸引不畅,应立即卸开吸引器的螺丝和弹簧,除掉血块,并用盐水冲洗直至通畅后再重新组装使用。根据手术和医生需要及时补充各种物品,按手术需求传递各种器械、同时在更换器械时仔细检查器械上的小零件是否完整, 严防掉入腹腔;保持手术台清洁整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 术毕处理:患者复苏处理:手术结束运送病人至麻醉复苏室,麻醉完全清醒后,使用平车将患者送返病房,动作要轻稳,减少剧烈搬动引起的出血,术后第3天对患者进行访视,观察病情及恢复状态,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记录术后回访单。

参考文献

[1] 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 : 204

[2] 杨淑玉, 周鸿君, 王媛媛. 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J] . 腹腔镜外科杂志

[3] 张丽青,陈丽莉,林卫红.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护理杂志,2005,22(9):15-16.

作者单位: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帕金森病的康复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