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探析

时间:2022-04-09 07:25:06

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探析

摘要:加强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是推进军队科学理财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军队行政消耗性开支呈现预算管理不严、超支普遍和监督管控困难等特点,需要在深化思想认识、加强预算管控、创新管理方法和强化考评监督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消耗性开支 管理

行政消耗性开支,是指保障机关履行职能、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维持性经费、建设性经费和专项经费中用于公务活动接待、交通、通讯、差旅、学习考察、会议等方面的支出以及事业性经费中的非事业性开支。行政消耗性开支弹性大、伸缩性强、涉及面广,是官兵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是经费管理的难点问题。如何加强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是各级党委和财务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消耗性开支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行政消耗性开支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预算管理不够严格。主要体现在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编制过程中一些环节常常被省略,事业部门往往盯着预算总数是否增加,考虑不够科学、周全、合理。预算安排不够求实,经费分配未紧贴事业任务,习惯搞平均主义,随之开支也比较随意。预算收入不完整或故意隐匿预算外收入,或未足额收缴应收缴的费用,本由单位垫支的费用成为实际开支。预算执行不严格,擅自改变经费用途,预算法规作用体现不明显,缺乏相应的效益监督考评机制。

(二)超支现象比较普遍。行政消耗性费用上涨超过经费保障水平的提高,超支现象较为普遍。一是随着部队任务的日益繁重,各项经费需求也随之增大,尤其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增长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二是个别单位讲排场、图阔气,组织活动不考虑成本,先开支后算账;三是该收缴的费用未足额收缴,长期借款开支不及时进行结算,造成隐性超支。少数单位进行技术处理,挤占事业经费,或者让下级埋单,掩盖经费超支问题。

(三)检查监督落实困难。行政消耗性经费主管部门多,责任界定比较模糊。财务部门对经费管理属于服务性的参与,而事业部门才是真正的当事人,检查监督难以落到实处。考核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未围绕事业任务展开并系统地描述经费投入状况,开支情况说明不清。

二、加强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对策分析

加强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必须切实从思想认识入手,着力在把握特点规律、明确标准、创新方法和加强监管上下功夫。

(一)深化思想认识。各级党委要统一思想认识,合理确定投向投量,大力压缩行政消耗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急需任务,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广大官兵的财经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勤俭节约意识,真正树立起节约、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

(二)加强预算管控。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应充分发挥预算“龙头”作用,对于军以下经费流量小的单位,应实行限额管理;对于军以上经费流量大的单位,主要应实行预算单列。军以下单位重点对行政消耗性费用开支项目和范围进行梳理,在现行制度中有明确开支标准的,按标准支付,包干给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对不能明确标准的,实行指标控制、限额管理。军以上机关将分散在事业经费中行政消耗性开支进行剥离归集,根据任务需求,单独编列预算,实行专项结算、专户管理、专门监督,从而避免管理上多头分散,减少经费开支隐蔽性。

(三)创新管理方法。加强行政消耗性开支管控必须以强化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为前提。一方面,实行物资价值管理,做到管钱与管物有机结合。财务部门将物资的价值管理纳入财务管理范畴,各事业部门实行物资计价挂账、计价供应、计价核算。加强资产存量的全程监督,并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做到“钱变物后”不失控。另一方面,积极推行货币化支付办法,依托地方资源,提高军事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一是采用现金支付。设定合理的开支限额和标准,以现金发放代替凭票报销,一次性发放,超支不补,节余归己。二是实行公务卡支付。使用公务卡,不仅可以方便财务报销,而且可以使经费开支更加透明,便于监控,从制度上堵住使用假发票和公款私用等违规行为。

(四)强化考评监督。一是建立行政开支预算跟踪问效和考评机制。对行政开支预算执行实施不间断的跟踪,赋予部门不同的责任,事业部门负责评估事业成果,财务部门负责审核开支内容、考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纪检部门负责开展效益审计和纪检监察。二是推行政务公开,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行政消耗性支出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单纯依靠财务、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往往难以控制。对单位内部可以公开的办公费、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开支,可以借助局域网络进行公示,接受官兵监督。三是运用考评监督信息,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对管控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管控不力的单位,特别是超支严重的单位,区分党委和财务部门两种情况,在不同层面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在下年度预算中先平衡上年超支,再安排当年支出。

上一篇:中国足协法律性质之我见 下一篇:浅析青少年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