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人物关系变化人际功能分析

时间:2022-04-09 04:24:11

《二十年后》人物关系变化人际功能分析

摘 要:从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角度出发,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二十年后》的人物关系变化4阶段的剖析,证明了人际功能能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另一视角,对加深作品的理解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二十年后》;人际功能;人物关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44-02

欧・亨利(OHenry)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他一生中给读者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多数以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为背景,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幽默,更突出的特点是结局出人意料,后来这种意料之外的结尾形式被冠以“欧亨利式的结尾”而闻名于世,这些成就使欧亨利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有着“美国莫泊桑”的美称。《二十年后》(After Twenty Years)出版于1906年的短篇小说集《四百万》(The Four Million)中,同时出版的《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和《四百万》(The Four Million)一起集中体现了欧・亨利关心社会底层小人物,着重刻画微妙感情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不同于其他着重表现纽约等大城市上流社会的作家,反而致力于表现繁华都会里或西部乡村里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描写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对浪漫和冒险生活的追求。《二十年后》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描写了一对在纽约一起长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鲍勃和吉米,他们在鲍勃即将启程去西部冒险的时候约定20年后在同样的时间、地点再见面。20年来,他们谁也不曾忘记过这个约定。鲍勃从西部不远万里来赴约,支撑他的是只要对方还记得这次约定,那无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虽然我们不知道20年前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使他们如此笃定,但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对于鲍勃来说,吉米永远都是最忠实、最令他信任的朋友。然而,20年后再见面时,等待他们的不是重逢的喜悦,命运却把他们分别放在了法律天平的两端,鲍勃是警方正在通缉的要犯,而吉米却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鲍勃”的警察。对于吉米来说,究竟是继续保持对挚友的忠诚,还是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二十年后》作为欧亨利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还作为短篇小说的代表被选入外研社的英语专业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不少学者针对这一名篇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分析该篇小说的文学性质,以及作者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独特的创作手法,而从语言学角度对小说表述故事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做出分析的研究较少。笔者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出发,对《二十年后》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人物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将其中的人物关系发展分为4个阶段,这些阶段的起承转合构成了整篇短篇小说的故事发展脉络。从人际功能的相关理论来看,4个阶段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充分体现了故事主要角色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的桥梁与纽带,承载着协助人类完成不同交际目的的功能。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语言的功能也多种多样,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在这众多的功能中,最为抽象、最具概括性的那些功能是语言所固有的,具有语言的普遍特征。这些语言所固有的最普遍的功能特征大体可3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些功能都是语言的元功能。其中本文主要使用的是语言元功能的第二类人际功能。人际功能主要描述的是人类为了达到保持人际关系的交际目的,使用语言来协助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用语言来描述世界,影响世界及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使用语言的最基本的目的是给予和索取某种商品。在这里,商品具体为“货物和劳务”(goods-and-services)和“信息”(information)。概括而言,语言担任的言语角色具有4种基本功能,即给予信息、索取信息、基于货物和劳务及索取货物和劳务,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它们功能标签是: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作为语言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其中“语气”又由“主语”(subject)和“限定成分”(finite)构成。小句中,语气以外的部分包括谓语、补语和状语,合称为“剩余部分”(residue)。

《二十年后》描述的两位在纽约一起长大的主人公鲍勃和吉米,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变化过程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阶段一,巡逻警察与路人;阶段二,交谈甚欢的两个陌生人;阶段三,两位挚友;阶段四,警察与通缉犯。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不仅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多变,更促使了欧亨利式结尾的形成。在故事情节中,转变是这样完成的:

一、巡逻警察与路人

夜晚10点钟,天空下着小雨,阵阵吹过的寒风几乎清空了所有的街道,于是,巡逻警察的身影变得格外醒目。在一家漆黑的五金商店的门口,他遇到了一个人,此人开口说道:

"①Well, I’ll explain if you’d like to make certain it's all straight. ②About that long ago there used to be a restaurant where this store stands --- 'Big Joe’ Brady's restaurant.”

"③Until five years ago,” said the policeman. “④It was torn down then.”( : Subject; : Finite/Predicator)

在这段对话中,在五金店门口等待的鲍勃在没有被询问的情况下首先开口讲话,他似乎很急于去解释,而且连用了4个小句来表达为什么他会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其中①句中的剩余部分表达了鲍勃急于解释的意愿。巡逻的警察表现自然,他耐心的听着并偶尔回应一下,即句③和④。这样的对话作为警察巡逻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表面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从不平衡的小句数量和其中的语气部分可以轻微的感觉到有不寻常的地方。

二、交谈甚欢的两个陌生人

两个在街道上偶然相遇的陌生人继续他们的谈话。

Bob: ①Twenty years ago tonight, I dined here at 'Big Joe' Brady's with Jimmy Wells; …②we agreed that night that we would meet here again exactly twenty years from that date and time, ….

Policeman: ③It sounds pretty interesting.…④Haven't you heard from your friend since you left?

Bob: ⑤Well, yes, for a time we wrote.…

Policeman: ⑥Did pretty well out West, didn't you?

Bob: You're right! …

Policeman: ⑦I’ll be on my way. ⑧Hope your friend comes around all right. ⑨Are you going to leave immediately?

Bob: ⑩I should say not! … So long, officer.

Policeman: Good night, sir.

在这场交谈中,鲍勃用了几个陈述句来继续他的故事,即句①②和⑤,警察饶有兴趣的听着,时不时的问几个问题,即句④⑥和⑨。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在陈述句中,小句的功能是完成陈述,而在疑问句中,小句的功能是通过问题来索取信息。在警察的提问小句④⑥和⑨中,前两个问句是和对鲍勃陈述的推理性提问,但句⑨问是否会马上离开显然不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惯性,但它的作用依然是索取信息,警察这样问的目的就是在不经意间确定一下鲍勃会什么时间离开,自己是否有时间找到便衣来替代自己缉拿鲍勃归案。这样的交谈看似发生在两个交谈甚欢的陌生人之间,其实暗示着角色关系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三、两位挚友

20分钟后,五金店门口来了一个高个子,穿着长大衣,衣领竖着,径直朝鲍勃走来。

Tall Man: ①Is that you, Bob?

Bob: ②Is that you Jimmy Wells?

Tall Man: ③Bless my heart!…④Twenty years is a lone time. ⑤How has the West treated you old man?

两人相遇后,分别用疑问句完成双方的问候,即句①和句②,原因是双方都需要索取信息来证明来者就是自己要等的人。小句③④是两位重逢的挚友发出的感慨。值得一提的是小句⑤是一个特殊疑问句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需要听话人或回答问题的人将疑问词代替的部分补充完整。两位20年后重逢的朋友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和对重逢的期待,他们之间的亲密交谈将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仿佛又回到了20年前。

四、警察与通缉犯

但很快鲍勃就发现来见自己的高个子并不是自己等待的吉米,而是一个便衣警察。鲍勃被捕了,便衣递给了他一张纸条:

Bob:① I was at the appointed place on time. ②I saw it was the face of the man wanted in Chicago. ③so I went around and got a plain-clothes man to do the job.

纸条上写的内容包含3个小句。句①和②是陈述句的形式,紧随其后的句③中包含的somehow是一个连接状语,表达的是语篇功能,并不具备人际功能,所以既不属于情态部分,也不属于剩余部分。但句中的couldn’t表达了吉米对抓捕工作的担忧,作为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下定将鲍勃抓捕归案的决心是不容易的。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观为出发点,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对短篇小说《二十年后》故事表述所使用的语言及主要人物关系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首先验证了功能语法理论,特别是人际功能理论可运用于语篇分析。其次,通过对小说包含的小句进行的人际功能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小说作者安排情节的别具匠心,这些看似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安排最终完成了欧亨利式结尾的呈现,惊叹之余,细细想来这样的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Co-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China) & Hodder Arnold, 2008.

〔2〕李美霞.功能语法教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4〕者兴隆.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Works of O.Henry[J].中外教育研究,2009,(9):37-39.

上一篇:游牧民族女性头饰的审美历史与当展 下一篇:论艺术的真实性及其对美术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