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问答

时间:2022-04-08 06:4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问答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3号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共十二章112条。第一章总则,共7条,包括立法宗旨、慈善活动的定义、开展慈善活动的原则和慈善日等内容。第二章慈善组织,共13条,包括慈善组织的条件和章程等内容。第三章慈善募捐,共13条,包括对公开募捐和定向募捐的具体要求等内容。第四章慈善捐赠,共10条,包括慈善捐赠的具体规定等内容。第五章慈善信托,共7条,包括慈善信托的具体规定等内容。第六章慈善财产,共10条,包括要严格管理和使用慈善财产等内容。第七章慈善服务,共8条,包括慈善组织提供慈善服务的具体做法等内容。第八章信息公开,共8条,包括要及时公开应该公开的慈善信息等内容。第九章促进措施,共15条,包括促进慈善活动开展的各项措施等内容。第十章监督管理,共6条,包括要加强对慈善活动的监督管理等内容。第十一章法律责任,共12条,包括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理等内容。第十二章附则,共3条,包括施行日期等内容。

解读: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我国慈善制度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的出台,是我国慈善事业迈入法治化轨道的标志,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完善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重要的制度规范,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推动力量,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必将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问:慈善活动包括哪些?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

一、扶贫、济困;

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三、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六、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问:每年哪天为“中华慈善日”?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七条规定,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

问:慈善组织设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慈善组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

二、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有自己的名称和住所;

四、有组织章程;

五、有必要的财产;

六、有符合条件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等慈善活动主体明确了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明确了慈善组织的定义和范围。通过明确慈善组织的设立条件和程序,进一步鼓励兴办慈善组织。

问:慈善募捐包括哪些?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

问:慈善捐赠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

问:慈善信托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

上一篇:辽宁出台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 下一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