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公民记者

时间:2022-04-08 11:17:28

透视中国公民记者

传统媒体的失语与公民记者的凸显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为代表的10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了“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成为本届政协头号议案。该议案认为,距离居民区仅1.5公里的PX项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隐患,厦门百万居民面临危险,呼吁厦门PX项目立即停工并迁址。时值国家大力提倡“绿色GDP”概念之际,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环境问题本应是媒体聚焦的热点,但由于该投资项目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绝大部分的大众媒体在此事的报道上要么被迫“视而不见”,要么主动自我审查“划清界限”,集体患上了“失语症”,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缺失了绝大部分的消息来源的厦门公众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看似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流涌动,厦门籍专栏作家钟晓勇在其主页《连岳的第洲》上打响了声讨的第一枪,连续发表《厦门自杀》、《公共不会有安全?》、《保护不了环境的环保官员》等,将整个厦门推到了网络舆论的峰尖浪口上。传统媒体的失语,一时间让大量的博客与论坛都充斥着对PX项目的大讨论,“公意”的洪流在网络中扩散。

而在随后的6月1日、2日“反对PX项目”的游行中,特地赶到厦门的博客周曙光,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将游行的情况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上传到了自己的博客“周曙光的个人新闻台”上。

周曙光,在采访重庆“最牛钉子户”维权事件中,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记者”,随着后期所有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被禁止继续报道一切关于钉子户的相关专题和新闻,所有门户网站关于钉子户的专题被全部删除后,公民记者作为自媒体的优势开始凸显,周曙光来到重庆后,以第一人称进入到新闻事件中,通过与钉子户户主见面,采访其他市民,将得到的大量的采访录音和图片视频,上传到个人博客。在整个过程中,“公民记者”的持续报道力求让整个事件清晰完整地传递到了公众面前。

通过对“钉子户事件”、“厦门PX事件”长达几个月的观察,笔者发现相当数量的博客从不同角度关注着事件的进展,它们不受企业组织的束缚,不受意识形态的干扰,传递出的信息从质量和数量上看,都超过了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

汲取着博客营养的“公民记者”在这场与传统媒体、与门户新闻网站的博弈中,借助着实时性的快捷、新闻审查制的缺席、个人意见的多样性绕过了其余二者的弊病,“将新闻界掩藏的短处映射、放大。于是,曾经的见怪不怪幻化成今日显眼的失语状态。传统新闻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

公民记者的技术土壤

“公民记者”既然是数码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那么它必然要借助基于互联网的工具来发挥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优势。从周曙光和连岳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庆钉子户”和“厦门PX事件”的报道已经深深烙上了互联网技术的印记。

1、独立的网站

通过购买位于国外Dreamhost的服务器的空间搭建独立的博客,独立博客只受自我监督,无需关键字和敏感内容的限制;而托管博客(如新浪博客或博客中国等通过在博客托管服务商那里寄存的博客)的关键字和内容将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控。所以,在“厦门PX事件”中,托管博客的文章大多数都在托管网站的后期自我审查中被删除或被屏蔽无法查阅。

2、笔记本电脑、手机、蓝牙适配器

如果在异地进行采访,受于环境的限制,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和蓝牙适配器通过手机GPRS接入互联网,从而上传自己的最新动向和报道材料。

3、数码相机和摄像机

通过照片和视频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事件现场情况,而且比传统相机更容易进行处理和上传。

4、可移动磁盘

可以用其来备份采访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避免出现笔记本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同时里面储存有一些常用软件,如果事发当地有网吧的话,可以第一时间将事件传播给受众。

5、Email

通过Email,“公民记者”能够及时处理网友的邮件和对博客上的评论进行回复,在“钉子户”的报道中,还收到了《网友支招:拆迁户如何在法律上应对开发商》和网友递上的每日国内国外媒体反馈,通过记者和网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了网络传播的社会化特性,即搭建在虚拟的机器上的真实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公民记者”能够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

6、网络电话Skype

Skype是一款基于P2P技术的VOIP技术(网络语音电话),通过该技术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以极低的花费拨打世界上任何一部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公民记者”可以使用它来回复国外网友的国际长途或接受国外媒体的采访。

7、在线相册与网络视频

通过在线相册与网络视频,能够第一时间将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上传。由于互联网的“共享性”特征,经由受众的转载后,能够进行“病毒”式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而网络视频同时还提供个人直播功能与网友进行互动,从技术上为“公民记者”召开现场的新闻会提供了支持。

8、ESS(简易聚合)

RSS能够为订阅者实现站点与站点间内容的联合,在“钉子户”案例中,周曙光通过订阅在博客中提到了自己名字或关注这起事件的网友的RSS,可以及时了解到网友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钉子户”事件的看法和建议,从而修改自己的采访计划。

记者路漫漫。公民将求索

网络受众的角色已经由原来的“看客”,逐渐变为了事件的“集体参与者”,参与新闻学初现雏形,在这样的背景下,公民记者作为参与新闻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以更加贴近公众的视角,让公众有机会从全新的渠道去了解某一新闻事件。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培养“公民记者”提供了先天的土壤,而公民记者在中国的后天具体实践中,凸显了以下问题:

1、新闻专业素养的欠缺

大多数“公民记者”还都是未经过专业新闻训练的普通民众,在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上与专业记者还有较大差距,只因自己恰好身涉新闻事件中才成了以第一人称表达的“记者”,但在如何继续后续的“报道”和如何取得更进一步的新闻来源上却存在盲区。比如以周曙光为代表的一批“公民记者”的博客中,可以看到大段大段流水账似的描写,也仅仅停留在了对新闻事件表面的白描上。KnightCitizenNewsNetwork提出的公民新闻学的几个原则值得我们借鉴,真正的公民记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准确:确定关于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全面:了解相关新闻事件的全方位信息,包括事件所有相关联的背景。

公正:公民新闻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必须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展示每一个不同的意见。

透明:报道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过程都要清晰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独立:不能受到除新闻真实性以外的任何非新闻因素的影响。

来源:让所有受众知道你进一步的消息来源从何处来。

2、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无法保证

因为网络的自由与开放性,脱胎而出的“公民记者”也继承了这一特点,能够让公众自由倾听“多种声音”的同时表达身为一个公民的视角,但是这种自由与开放使得各种利益相关或不相关者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出于各种目的表达观点,传递出的信息客观性和真实性无法保障。

笔者相信,随着国内核实机制的逐步完善,网民素质的逐渐提高,能够以更理智的目光应对滚滚而来的“公民记者”大潮时,“公民记者”就能够发挥其灵活性的优势实现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例如,可以借网络的广泛传播为传统媒体报道提供由头,降低报道风险,由传统媒体介入进行核实调查,再由网络进行往回转载,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传播过程,这样两种媒体的互相借势,无疑会为整个传播过程带来更广泛的公众认知和认可。同样,传统媒体也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培养具备基本新闻素质的“公民记者”成为自己的潜在信息来源,比如著名的MSNBC网站就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与“公民记者”的沟通,加强指导与合作。其实,在主流媒体和公民记者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恰恰相反,通过两者间的互动,市民新闻更多体现为对新闻力量的一种“平衡”上。届时,“你是公民,也是记者”这个概念将不再流于表面,而是会成为每个公众对社会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行为规范。

上一篇:报纸校对工作入门要过“三关” 下一篇:记者笔端牵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