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生爱听的课

时间:2022-04-08 05:27:01

讲学生爱听的课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学工作者要围绕学生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讲学生爱听的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下面结合我这些年的教学心得谈谈我的方法。

一、时效性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要在仅有的时间里出成绩,就必须抓紧时间,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就得安排好教学进程,备好课,还要进行预设与生成的设想,尽可能避免出现的问题,使课堂井井有条,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这堂课过得很快,学得有味。也就是“时间是效率,时间出真知。”

二、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都会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调动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地学习、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的确,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跋涉,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图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出来的艺术“精品”。它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这样的课堂才具有趣味性,才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听下去,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时效性。

三、独创性

什么是独创呢?独创既独到的技巧和创新的思维。独到的技巧需要教师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他的课就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独享一片风景。一位外国作家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是傻子”。独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吃螃蟹的人,也即是这个道理。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独到的东西总会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学生每听一次课就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而是兴致浓浓,专心致志。

四、启发性

一堂课教师只是一味地教,只顾自己把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管学生是否明白弄懂,是否有所思有所感,那么这堂课就只是灌输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所谓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性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五、机智性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决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听课,我们也可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对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考 下一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