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健康系列谈(三十二) 关注社会压力所致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022-04-08 02:08:03

保持心理健康系列谈(三十二) 关注社会压力所致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应激在增加,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在上升,国人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调查表明,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精神分裂症和情感(包括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2007年河北省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8岁以上的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已达16.24%,其中抑郁症为4.75%;青少年和大中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明显增加。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已达12.97%,因心理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也屡有发生。调查还发现,青少年吸烟、酗酒、吸毒、少女怀孕等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心理不健康问题已影响到了我国人才的素质。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一些老年期精神障碍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期抑郁等的患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地区调查,65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已达4.61%,全国老年性痴呆患者已超过500万人。

人口流动、移民等带来的心理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近年屡有关于民工回家途中发生所谓旅途性精神障碍(既往精神病学教科书中从无记载)的报道。长江三峡建设,人口动迁,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土,虽然经济条件、生存环境改善,但是一些人从心理上还远远不能适应。成瘾、酒依赖等物质成瘾性疾病也呈明显增长趋势。灾害、意外事故等受灾群体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随受灾人群的增加而增高。例如,煤矿井下作业工人,由于劳动保护条件差,每每发生矿难造成巨大伤亡,年死亡人数上万人;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2004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达10万人,高居全球榜首。这对事故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都会造成极大的精神、心理上的伤害。

还有一些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工种,如公安干警,他们面对罪犯,出生入死,工作环境险恶,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时刻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公安交警,他们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值勤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上,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他们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应激,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很值得关注。

当然,我们每个人在从小到大的一生中,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卫生问题。诸如,婴幼儿(3岁以前)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能力差等;学龄前儿童(4~6岁)和青少年(13~18岁)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或酗酒、接触、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中青年(19~55岁)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等问题;中老年(55岁以上)有离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

社会压力和心理应激增加,对健康的影响不仅与应激程度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也受当事者对应激事件的认知与评价、个性特征与心理素质、承受应激的能力与心理应对的选择所影响。这些都反映出当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高,社会适应能力就好,对负性应激事件的耐受力就高,遭遇心理创伤后的复原能力就强,对疾病侵袭的免疫力就大。

心理卫生专家呼吁,要重视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做好自我心理保健,善于调适和排解自身的某些不良心理和情绪,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各类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精神疾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篇:话说抗血栓病 下一篇:咳嗽的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