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

时间:2022-04-08 01:53:54

如何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

音乐是土壤,能让孩子们开出满心幸福的花;音乐是彩虹,能渲染每一个孩子多彩的梦。新课标要求我们“以音乐兴趣为动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其实音乐课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是培养喜欢音乐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实行素质教育,音乐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实行上课内容多样化,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强项,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情趣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长期以来,音乐课教学形成了以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掌握为中心的技术教育,使音乐课既枯燥乏味又缺少艺术性,致使学生对音乐课厌烦,这显然是与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改革现行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想真正做到如此却非常困难。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有如下粗浅的认识。

1 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放下老师的架子,发挥青年教师与学生交往上的年龄与活动优势,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向学生学习,研究他们的生活、学习、劳动、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熟悉他们的社区和家庭,利用课余十分钟和学生平等、自由地对话,增进了解,提高学生对我的信任。我爱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他们!我把学生看成一个有待开启的宝库,虽然,他们有时会惹你生气,但我总是努力的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同时,音乐是一门艺术课,我们老师也要像艺术家一样善于“进入角色”,针对学生这位“对象”,本着始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老师要会演,既是演员,又是导演。

2 新课导入要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生在新课导入上往往是开门见山,唱歌课开始是发声练习,欣赏课开始是介绍作者,往往使学生感到无趣。其实。新课的导入形式千变万化,只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2.1 利用教室环境导入新课。如果一个家庭时常换换家具的摆放位置,添一些新的插花、小摆设,往往使在里面的人感到新鲜,加深了对家的热爱。音乐教室应像音乐之家,如果教师在讲台上放一盆绿色的小植物,在墙上挂一幅抽象画,会使孩子对音乐教室感到新鲜,而随着好奇心孩子们自然会想到:“咦,今天音乐教室变了样,不知教师会在课上安排什么内容呢?”使学生充满往下学习的兴趣。

2.2 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导入新课。孩子们的兴趣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一个孩子对文学没有兴趣,却对物理感兴趣。所以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利用一切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帮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如在一节音乐课中,我利用物理实验声的原理来讲音之源,使学生对进一步了解什么是音乐产生兴趣。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和着音乐轻声朗诵《乡愁》,使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提高了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兴趣,如在欣赏巴拉基列夫《夫尔加河的船夫》时,我及时挂上了列夫的名画《夫尔加河上的纤夫》,使学生通过这幅油画感受到纤夫的悲惨命运,增加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3 我对音乐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 特殊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学科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贯的音乐课,我们都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教授一点音乐知识,分组轮唱就算完了,可是现在却不是一样了。我结合同学们的要求,在音乐课搞点游戏,如猜谜语,比一比读顺口溜,讲故事…………我还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上新课前,轮流上黑板写一句有关音乐方面的名人格言,或者自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音乐。记得初一第一学期有一首歌曲《摇篮曲》,这首歌的旋律比较慢,译音比较多,特别难唱,听起来还有点枯燥无味,许多同学都不喜欢上这节课。于是我在上课前先吸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唱这首歌之后,让你们回忆以前的一些童年趣事或一件难忘、令人发笑的事,用这首歌的旋律唱出来。”同学们都说好。这节课特别安静,同学们个个开口学唱,而且唱的特别卖劲,学得比我想象中还要快,后来我抽查了一下,每位同学都按照我说的方法把要说的事情用音乐唱出来,连平时不爱唱歌的几位同学也争先恐后的举手。下课铃声响了,不少同学惋惜地说:“太短了,再多点时间就好了。”

4 课的结尾要精彩,增强学生学习的延续性

音乐课每周只有一节,作为音乐教师,你不可能要求课业繁重的学生在课后还要温习音乐书,所以课的结尾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课后小结——教师总结学生听这种形式,而应让课堂教的内容延续到学生的课后研究中去。

4.1 采用灵活多样的结束法,使学生对音乐课回味无穷。音乐课的结尾要五彩缤纷,留给学生思考和遐想的空间。如在唱歌课《大海啊,故乡》中,我分别在两个班采用了两分钟截然不同的结束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在下课前几分钟,我和着音乐唱起另一首歌曲《故乡的亲人》,教师优美动人的歌声使学生对这堂课回味无穷,使学生沉浸在作者深深的思乡中,结果下课后,在课上演过的孩子会兴奋得想如何演得更好,没演过的学生想着下课后我自己就在家里演给父母看也是一样的。增强了课后音乐活动的延续性。

4.2 适当地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作业,即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应用能力而布置的一种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由于升学率的影响,音乐作业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其实适当的音乐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学唱、学奏、欣赏等调节精神、感受美好生活,培养高尚情操。如在上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堂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要学生找有关友谊的歌曲,并且要会唱,结果学生们找来了《找朋友》、《友谊地久天长》、《朋友、干杯》等歌曲,熟悉的歌曲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如在吹奏《故乡的亲人》时,我让学生在课后自制乐器,自制伴奏型为《故乡的亲人》伴奏。结果在下次课中学生带来了沙锤。

总之,不管我们老师在给学生上哪一种形式的音乐课,都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不能小看了学生,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如果我们也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又怎么会不主动去探索音乐的知识与欣赏音乐的美感呢?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应克服一切困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用自己的热情去给学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用心灵唱出最美的音符。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会做得更好,学生就会更加的爱上我们的音乐课,当然还要听取广大教育者的意见和指导,才能让我们的音乐课更加完美。

上一篇:提高学生“即兴作文”能力的尝试 下一篇:旋转之后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