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

时间:2022-04-07 09:20:56

浅议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

摘要:土地农业生产利用和畜牧业生产利用的交错混杂利用是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大特点,也是农牧文明交融发展所需的过渡历程。研究与思考农牧交错区域土地利用带来的诸多问题是土地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域土地利用的区域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的了解,提出多项改善交错区土地利用的方式、方法,力求使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升、发展。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 土地资源利用 荒漠化 生态环境

农牧交错区是针对土地利用形式而言的,是土地资源人类农业生产方式与畜牧业生产方式混合区域的总称,是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的混杂,是文明历程的过渡状态,值得关注和研究。内蒙古农牧交错土地资源利用是自治区一大特点,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多,涉及近50左右的旗县(市、区),是土地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延伸和半干旱区向干旱区延伸的气候土地利用区域。研究和思考该区域土地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综合效应十分必要,这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核心土地利用观的需要,是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的需要,也是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基础性工作的需要。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需从区域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环境变迁现象中探寻土地利用形式改进的有效措施,使交错区土地利用逐步趋于科学、合理的利用轨道上,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乃至北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找到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

1. 农牧交错区自然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草地,土地利用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而农牧交错土地利用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的特点之一,占全区土地利用总面积四成多。其分布呈地带行政区域过渡性特征,是典型的农业土地利用区向畜牧业土地利用区过渡性土地利用区域,俗称农牧交错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涉及范围,从兴安盟中部开始顺大兴安岭东侧扎兰屯市延岭体阳坡和省行政界线向下至燕山北坡的太仆寺旗,并由此向西与阴山周边区域连至鄂尔多斯高原,形成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界线式带状农牧交错土地利用区域态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呈农牧业交错过渡性特征,符合该区域土地利用文明演变的规律变化。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涉及8个盟市47个旗县(市、区),土地总面积47.27万2,约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40.94。他们是呼伦贝尔市的扎兰屯市、海拉尔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旗;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通辽市的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赤峰市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喀拉沁旗;锡林郭勒盟的多伦县、正蓝旗、太仆寺旗;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化德县、商都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前旗、集宁市、丰镇市、兴和县、凉城县;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东胜市、准格尔旗、伊金霍勒旗、鄂托克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自治区农牧交错区气候呈规律式变化:从东到西、自北至南呈现逐渐减少或升高的变化规律。总体来看,带状区域内年均降水量为450~150,年均气温为-2~6℃,年均蒸发量为1600~2800,年均相对湿度70~50%,年均总辐射量为4800~6200兆焦耳米2・年,年日照时数2600~3200小时,年均降水变率15~35%,降水多集中于夏季6、7、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0~75%,无霜期80~145天,年均风速3~4ms,年均沙暴日数1~15天。由于交错区地处地质构造板块年代混杂多代区域,使得交错区地表土壤构成类型呈多样显现。但是,其土壤构成类型主要以栗钙土、暗棕壤、黑钙土、风沙土、栗褐土为主。全区域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带状分布呈现。交错区范围土地利用,体现着不同地形、地貌严重影响着土地生产方式的选择,呈现着地带过渡性生产方式表象:农业生产方式和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交错混杂态势,并凸显利用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脆弱性的特征。区域气候异常变化现象频繁,土壤风蚀、水蚀较为突出。主要缘由是农牧交错区范围跨度过大,地形地貌多态,气候异常多变,地表土壤富含沙性物质,比例在45%以上,植物覆被度较低,利用强度大,土地承载力较重等。现今呼伦贝尔高原、科尔沁沙地、乌兰察布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都呈现利用状况荒漠化趋势。

2.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现状

为使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能清晰、准确的被反映,有必要用最新利用信息进行状态分析,为此笔者利用2009年9月底结束的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统计数据进行考量:呼和浩特市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317495.4hm2,林地239702.3 hm2,草地470114.9 hm2,水域23488.9 hm2,未利用地9074.9 hm2;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387953.4 hm2,林地2005107.3 hm2,草地4164180.8 hm2,水域86308.0 hm2,未利用地694255.6 hm2;兴安盟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1216204.6 hm2,林地1164161.0 hm2,草地1985083.9 hm2,水域93453.8 hm2,未利用地56835.2 hm2;通辽市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1345977.7 hm2,林地1415935.3 hm2,草地2333078.4 hm2,水域137585.5 hm2,未利用地326248.6 hm2;赤峰市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10311962.3 hm2,林地2212700.2 hm2,草地3660422.1 hm2,水域144622.2 hm2,未利用地249376.9 hm2;锡林郭勒盟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166827.4 hm2,林地383111.6 hm2,草地1113501.5 hm2,水域26200.9 hm2,未利用地15421.9 hm2;乌兰察布市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858776.3 hm2,林地636832.1 hm2,草地3293197.2 hm2,水域79380.9 hm2,未利用地115052.0 hm2;鄂尔多斯市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348024.9 hm2,林地1141274.3 hm2,草地4357163.8 hm2,水域112401.9 hm2,未利用地698242.1 hm2。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总量是5673222.0 hm2,占自治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总面积的12.0;林地9198824.1 hm2,占自治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总面积的19.46;草地21376741.0,占自治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总面积的45.22;水域703442.1 hm2,占自治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总面积的1.49;未利用地2164507.2

3. 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的一般性与人口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增长的不协调性,使农牧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异常凸显,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突出。2004年7月份,由于工作原因途经海拉尔市、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等地,看到土壤腐殖层只有10~95,被深耕后土地出现严重沙化,土地荒漠化趋势异常突出。2007年8月份,在通辽市的库伦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科尔沁区野外工作期间,看到由于近几年降水缺少,大量湖泊干枯,开垦湖底土地为耕地现象较多,湖底土地漏沙利用较为普遍。上述区域土地中的沙物质含量较高,再加上大风天数较多,各旗县大量耕地都有一层薄沙覆盖在上面的现象较为普遍。根据2001年内蒙古中部区农、林、牧土地的荒漠化统计数据显示:中部区耕地的荒漠化比例程度达69.2%;林地51.8%;草地75.3%。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的无节制滥垦、滥牧和滥采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土地利用现象普遍存在于基层。根据1994年、2004年8盟市土地沙化面积的数据对比来看,呼和浩特市沙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29.752,达328.342;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增加了3109.232,达8686.02;兴安盟沙化土地面积增加了529.222,达3478.982;通辽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5161.572;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471.382,达18830.422;锡林郭勒盟沙化土地面积增加了5288.092,达33574.592;乌兰察布市沙化土地面积增加了2140、722,达2996.672;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7379.082,达49677.092。数据显示,虽然交错区部分盟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但是其本身就是沙质土地利用地区。二、土壤侵蚀问题严重。由于农牧交错区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及利用方式等条件较为有特点,使得该区域土地易于发生风蚀、水蚀,再加上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地表破碎、土壤沙质含量较高,水土流失较为突出。三、湖泊问题多样。在全球温室效应作用下,农牧交错区脆弱的环境变化异常明显:湖泊面积随降雨量的减少在不断缩小乃至干枯;淡水湖泊水质盐化趋势明显;个别湖泊由于人为污染严重已无法利用。自治区东部区盟市的各旗县,普遍存在干枯湖泊被开垦进行农业生产的现象,湖底土壤层被破坏且漏沙,使其旺雨季蓄水功能大受影响。四、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于历史缘由,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兴安岭周边地区森林覆被度大大降低,并成为禁伐区。特别是东部区各旗县自1978年土地承包到户后,到90年代中后期山树被砍伐,原本满山绿树的一座座大山变成了“秃山”。以赤峰市某县水泉沟村为例:70年代初期山上树木繁茂,沟中泉水长流,到2006年7月份,实地看到的是山上树木皆无,村中打井到30多米才能见水。生态环境变化之快、之大可见一斑。众所周知,根系深1.0m的每公顷森林能提供500~2000H2O,每平方公里森林能吸纳雨水20~50*103,能降低水土流失94%。而交错区森林系统遭遇到的大破坏,使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大受影响。

4. 应对环境变化的有效土地利用措施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的自然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综合信息显示,交错区土地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仅仅依靠利用方式、方法的限制和封堵是难以有理想效果产生的。只有通过科学理念的引导,加科学技术合理、有效的利用,才能使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并逐步使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在利用措施实施上要 “倡导夏禹治水疏导的理念,防止鲧封堵治水的办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具体防治措施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首先从土地利用理念上有清醒的认识。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水润植物环境下的利用,而非想当然的“裸用”土地,非自然规律性的利用。在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上,首先树立生态环境植物建设为先的措施:在沙质土壤区以种植低矮树木为主;在坡度≥15°的农业土地利用地必须进行植物环境建设下的利用,覆被度在40%以上,否则退耕还林还草;二、生态环境建设上要有“大禹治水式”思维理念的突破。要充分利用国家对畜草业补贴政策的倾斜,加大地方补贴力度促使农牧民进行草业建设,弱化牲畜数量经济效益追求,退出以草定畜思维,力求草建设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价值量化度的政绩考核力度;三、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科学方法的实施。交错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防护林体系建设上要做到既控制沙移动又防止土扬起的林树种植方法,严禁所造林树形成季节性风向风道造林效果产生;在牲畜生产上要提高单位年产肉效益,充分提高草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杜绝饲养多年牲畜出栏现象发生;要科学规划交错区土地利用的行政辖区规划,使用途区规划内容翔实且可操作性强:耕地要充分凸显农田水利建设生态效果的产生,是在植物水润环境中的农业生产;牧草地要充分体现可持续的封、轮、禁草场利用效果产生。四、启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网络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成果的主体元素之一,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要求。建立土地资源利用的预警监测网络系统能高效提供土地利用的现实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可靠、准确的决策参考数据,服务于高速发展的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蒙古土地资源[M]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1.82-35.

[2]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0 [M] 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2010.810-989.

[3]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经济地图集[M] 内蒙古出版社 2004.107-49.

[4]郭碧云张广军基于GIS和Markow模型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A] 农业工程学报2009.12 291-298.

[5]赵济王静爱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研究[C] 区域・环境・自然灾害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 1990. 7-13.

[6]战金艳邓祥征岳天祥包玉海等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 资源科学2004.5

上一篇:河套地区小麦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质量之间关系研... 下一篇:即时新闻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