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艺术语言分析

时间:2022-04-07 06:14:44

苏州博物馆艺术语言分析

摘 要: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非常丰富。通过分析苏州博物馆所蕴含的艺术语言,来理解苏州博物馆,从而进一步理解艺术语言在建筑中所包含的丰富含义。

关键词:艺术语言;表现手法;苏州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43-01

一、苏州博物馆概述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苏州博物馆是贝老的封刀之作,它完整的体现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简单、素雅,充分体现了苏州的这种青白相间的地域色调。以其简洁的外观和朴素的色调,将中国装饰元素、传统建筑风格观念与人文思想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境,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

二、艺术语言在苏州博物馆中的体现

(一)平衡

平衡从两方面理解:从力学方面,平衡是指两端受力相等。另一方面从心理学上分析,平衡是指人们感官上的平衡即视觉的平衡。自然界中静止的物体都要遵循力学原则,以平衡的状态存在,不平衡的状态会使人产生骚乱和不稳定感,即危险感。

建筑造型中所表现的平衡是与视觉的知觉力密切相关的。建筑中的平衡手法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对称均衡是指中心两边或四周的构成元素具有相等或相当的视觉重量而形成的静止现象。对称均衡易使视线停留在建筑的中心位置,从而突出主体、加强重点。对称均衡建筑给人以庄重而安静的感觉。非对称平衡是指形式中相对部分的构成元素完全不同,但因各自的位置与距离安排,使重量的感觉相近而形成的平衡现象。

苏州博物馆的大门采用了平衡的手法,使我们站在外面就有一种想进门的冲动。在苏州博物馆中,平面布置灵活,非对称的均衡手法使用得更为普遍。建筑的布置大多是把体量较高大的主体建筑偏于一端,然后连续布置低的次要建筑。馆内的建筑高低起伏,空间的虚实安排、形体与形体之间采用了非对称平衡的手法,使得建筑富于动势,灵活而富于变化。

(二)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建筑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奏本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建筑上是指建筑形式要富有规律的、连续的重复,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与关系。韵律也原本是音乐中的术语,特指音乐的声韵和节奏。在建筑上是指建筑形式要素在节奏基础之上的有秩序的变化,以产生高低起伏、婉转悠扬、富于变化与动态的美。

苏州博物馆效果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苏州博物馆高低起伏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同时在苏州博物馆的墙体设计上,采用了传统马头墙的元素,组成错落有致的叠落山墙,虽然新馆由于屋顶与传统屋瓦结构相异而让这种墙体的结构与传统马头墙有所区别,但是它们在这种墙体的动态美表现上是一致的。

(三)对立

在建筑表达语言中,对立即对比所谓对比,是各表现因素之间显著差异的比较。它往往通过相互的对立,在矛盾中构成统一,在否定中求得和谐,又住往以冲破平衡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也以不平衡来构成平衡。在苏州博物馆中通过对窗的大小、色彩、形状的处理可以达成不同效果的对比。苏州博物馆有材料的对比,建筑风格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最常见的是体形的大与小、实与虚、封闭与开敞、色彩的深与浅及材料的肌理对比。

苏州博物馆设计中的虚实结合体现很多方面,例如:贝老在设计中有意缩小了新馆的建筑面积,而留出了一大片的庭院和水塘,在它们上方形成的空间让我们很自然联想到了中国画中的“留白”,这种“留白”的用意不外乎增加建筑的灵气和减少建筑太多对空间造成的压迫感,让这种“留白”形成与建筑物之间的虚实对照。其中这片庭院造成的空间是“虚”,周围的建筑是“实”,整个空间在纵轴上形成了开阔的视野空间表现为“虚”,周围室内空间形态相对于室外空间表现为一种“实”。这种虚实相间的空间构成手法和中国画留白所创造的空间形态手法是相似的。

三、总结

苏州博物馆以极简洁、自然的手法、丰富的艺术语言,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研究不是要简单地照搬传统的东西,相反的,要以一种前进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传统,并为现代建筑更好地吸收和运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在现代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本土文化挖掘和对传统文化提炼,运用丰富的艺术语言使得建筑具有时代特征的同时也不失民族文化特色,这也值得我们思考,或许这种饱含民族文化价值的设计才是最能得到认同的作品,可能也是设计师们不断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德]波姆.贝聿铭谈贝聿铭.林兵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反思与深化 下一篇:服装设计中的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