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人还是香饽饽吗

时间:2022-04-07 04:09:35

如何救香港电影,仍然是个大问题。

《逆战》试映,获一致好评,特别是刚开场的中东枪战及接连而至的一场场紧凑激烈动作场面,绝不亚于好莱坞同类同级制作。

观看影片的传媒朋友一致认为:内地导演绝对拍不出这样出彩的枪战打斗设计和如此火爆的画面。

如果当时有些香港电影人在场听到这样的评价,也许会感到安慰。因为,去年香港导演作品的表现,相当一部份确实令人失望,虽说票房上还免强有所交代,但若因此而继续乐观,则是盲目自大――尽管我一直看好香港导演。

随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打破周星驰《功夫》在港保持多年的票房纪录后,好些香港观众产生某些失落感――曾几何时,港片是何等威风八面啊!如今竟被一个第一次拍片的台湾导演九把刀甩到后面。

尽管2011年内地十大卖座电影有过半是合拍片,且多由香港导演执导。然身在香港与身在内地,感受不一。身在香港者,大多觉得香港电影好景不再,特别是个别影片在内地票房过亿元但在港却只有区区几百万港元甚至更少;乐观派则认为:香港电影人对国产片(CEPA规定,合拍片获国产片待遇)的贡献不但不可忽略,且相当重要。

香港电影当然还不至苟延残喘地步,更非奄奄一息,但已危机四伏。港片年产量难以再回到顶峰时代,已成定局。2012年起香港电影人还是香饽饽吗?2011的“成活率”虽然很高,但“含金量”呢?且像钟继昌那样以小片《孤岛惊魂》获超高票房的确实也有侥幸成份。

以往香港电影市道差的时候,就会出现救市现象。2011年一部《3D肉蒲团》有4000多万港元票房,绝对只是噱头使然,不可“继往开来”――紧接着的另一部也以3D作噱头的《密桃成熟时》便明显“失算”。实际上,几年前这一招经已失灵。如何救香港电影,仍然是个大问题。

当内地市场向香港电影人开放,面对这偌大市场诱惑,无人不动心,何况是当下香港电影市道欠佳的时候。可有人因为“香港”这两个字的招徕性而容易陷入浮躁(一些投资人亦如是),结果便出现“含金量”不足情形,即票房尚可但劣评如潮,且这种现象已非个别。出现此状况,并不奇怪。因为经过十年电影高潮的练历,内地观众见识也广了,内地导演也有出色表现了,“老皇历”已然过时。

当林超贤导演的这部《逆战》出现时,仿佛人们对港片的类型动作片特别是枪战类的信心又回来了。说穿了,是内地导演目前仍没有拍这类动作片的经验和信心。电影本来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是讲创意的,没有什么规定的型格或套路,但类型片的经验仍然值得肯定。林超贤的这部电影再次证明这一点。

香港导演不一定仍是香饽饽,但至少目前还是一块尚可填饱肚子的面包。

上一篇:年会注意力 下一篇:专访《龙门飞甲》制片人、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