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时间:2022-04-07 01:01:01

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摘 要:在阐述了矿区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体特征。笔者认为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钨锡矿床,有钨矿、锡石-硫化物类大脉、细脉和破碎带型三种形态产出。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迁移、富集受构造控制。

关键词:钨锡矿 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 矿床成因 大旗山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14-01

1 区域地质

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区域上位于莲花山断裂带的北侧,佛岗-河源纬向构造的南缘。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浅变质碎屑岩,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第一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γδy1)。构造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着岩体的分布,褶皱构造主要呈现为一系列小型的背斜、向斜,其中褶皱、次级断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热液迁移活动的地区。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特征

矿区位于粤东紫金-博罗深断裂的南东侧,广泛出露晚侏罗世金鸡组(J1j)地层,总体走向NE20 °~40 °,倾向SE,基岩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含云母粉砂质泥质页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碳质页岩,夹灰色粉砂岩;灰色中粒含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局部靠近接触带为变质的绢云母千枚岩。是钨锡矿的主要富矿层位。

2.2 构造

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慎发育。区内断裂构造呈现为构造破碎带或沿破碎带充填的石英脉,按走向分为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其中NE向断裂是本区钨锡矿控矿和容矿构造。

NE向断裂:该组断裂总体走向为25~45 °,长120~650 m,倾向SE,倾角一般为50~65 °。NE向断裂是工作区内最主要的控矿、储矿构造,区内的锡、钨、铜、锌矿多是充填在该组构造裂隙或充填在该组构造的次级构造裂隙中。

NW向断裂:该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大旗山,总体走向120 °,一般长50~100 m,倾向SW,倾角60 °~75 °,沿带劈理发育,构造破碎明显,局部充填

有含矿石英脉。

2.3 岩浆岩

矿床侵入岩为燕山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y1),呈岩株出露。岩石呈褐黄色-灰白色,斑状结构,球状构造、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岩石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弱黄铁矿化等。

2.4 围岩蚀变

大旗山矿床主要赋存于细粒石英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矿体围岩蚀变强度较弱,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其次是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其中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

2.5 矿体特征

根据矿体的形态、大小和成因机制,将矿体分为3种类型:(1)钨矿、锡石-硫化物类大脉型矿体,如V1矿体等;(2)钨矿、锡石-硫化物类破碎带型矿体,如V12、V13矿体等;(3)钨矿-硫化物类细脉型矿体[1],如V56、V62矿体等。

大脉型矿体:主要分布在锡山寨,表现为含锡硅酸盐矿脉沿断裂带充填。其中V1矿体规模最大,赋存于NNE向断裂带中,顶底板围岩均为青灰色-灰白色细砂岩。矿体呈似层状、脉状,总体走向约30°,走向长700 m,斜深180 m,倾向SE,倾角为50~70°。矿体平均厚度1.5 m,平均品位Sn0.8%、WO30.15%。

破碎带型矿体:主要分布在锡山寨,赋存于NE向破碎带中。其中V12矿体规模最大,矿体呈层状,总体走向约60 °,走向长250 m,斜深90 m,倾向SE,倾角为60 °~75°。矿体平均厚度1.3 m,平均品位Sn0.72%、WO30.1%。

细脉型矿体:主要分布在大旗山,矿体主要表现为含钨矿石英脉沿构造裂隙充填,顶底板围岩为石英细砂岩、偶见黑云斜长花岗岩。其中V56矿体规模最大,为一钨锡共生矿体,赋存于NEE向、近EW向构造中。矿体呈脉状,总体走向近EW向,走向长300 m,斜深200 m,西段倾向SE,倾角62°;中段及东段倾向SW,倾角55 °~80 °。矿体平均厚度0.35 m,平均品位Sn1.25%、WO30.2%。

3 成因初探

区内矿床的主要矿种是锡矿,共生矿有黑钨矿。分为锡山寨矿段和大旗山矿段,按矿床成因类型均为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地层和深部热液。经过燕山期的构造运动,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经过多次活化、迁移、富集形成矿床。

大旗山钨锡矿床具有多期次成矿,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特点,有典型的石英脉型矿床的特征。通过对大旗山钨锡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等深入了解,对矿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系统研究,大旗山钨锡矿床成因如下。

大旗山岩体侵入的围岩为寒武系浅变质岩,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各种类型的侵入接触构造,这些接触构造是一个构造薄弱地带,有利于矿化作用的进行[2]。矿脉多产在发育完善的剪裂隙或破碎带中,是容矿裂隙构造被含矿热液充填改造而形成的,因而断裂、裂隙构造是石英脉型钨锡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为成矿创造了必要的导矿和容矿空间。

总之,大旗山钨锡矿床的形成,与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的侵入及演化有密切的联系。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为矿床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和适宜的热源[3]。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成矿作用多阶段,成矿条件多因素,是大旗山钨锡矿床的特点。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4 结论

(1)大旗山断裂及其次断裂为本区的导矿、容矿构造,为钨锡成矿提供了容矿空间,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为矿床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和适宜的热源。

(2)该矿床矿体的矿化、富集受次级裂隙或裂隙带控制,是受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3)钨锡矿体主要表现为含锡硅酸盐矿脉沿构造裂隙、破碎带充填。主要矿体呈似层状,矿体品位、厚度变化稳定,具有较好的钨锡矿产资源潜力。

参考文献

[1] 郭敏.广东云浮大金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28(4):376-382.

[2] 谢格洛夫,叶敬仁.成矿分析原理及构造-岩浆活化区成矿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 古法安.广东省紫金县泥坡石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J].科技信息.

上一篇:基于GSM技术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下一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