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4-07 11:07:06

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济学教学存在教材选用偏重规划教材、教学定位不明确、教学方式比较陈旧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更新经济学课程教材、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和完善考核制度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20-02

一、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经济学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它为经济和管理的各专业学习经济管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全面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可以了解消费、生产以及市场的基本运行,了解作为个体的消费者、生产者在市场中的行为,把相关的理论体系串联起来,包括经济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重点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和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要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联系起来,能够对国家和国际上存在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能够独立地处理相关的经济事务,在学生就业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目前社会越来越需要“重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学教学必须突破以前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弱点,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增加应用性,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经济学教学。

2.经济学的教学必须突出应用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有二方面: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要培养重视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高科技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初衷是从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的角度来分析的。经济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能力为主,兼顾需求和用途,注意需求的“准”和用途的“度”。第一,目前国内的经济学课本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和数理模型,很多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内容抽象难度大,这对授课来讲无形中加大了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理论较多,经济学方法略显不足,全盘接受西方的经济思想,没有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作出批判评价。第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学生擅长定性分析,对逻辑分析和定量分析比较差。第三,西方经济学教材对应用型的本科高校不太适合,我国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远远落后经济理论研究,理论和实践脱节。大部分高校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等为主,这些教材理论体系是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反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沿,理论的阐述较多,而轻视实践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没有将西方经济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经济学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长远发展,在教学中迫切需要注重应用性的培养。

二、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学教材选用偏重规划教材

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般是三本院校,三本院校学生的生源客观上讲,比一本、二本高校的学生差,但是在教材的选用上,为了满足评估的需要都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而这些教材基本上都是二本以上的高校编写的。这些院校编写的教材层次过高,偏重于理论,内容过于深奥,这就有悖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其生源特点。学生学习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尤其是要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在教材、内容、方法上陷入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矛盾中。所以,规划教材固然好,但是不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

2.教学定位不明确

应用型本科高校突出应用型,要压缩理论课的课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结果造成有些经管类专业不开设经济学课程。如会计学专业不学习政治经济学,而只开设西方经济学,让学生很茫然的是学生连工资的构成都不知道,加之西方经济学为资本主义服务,这样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还有些学校的物流专业不开设西方经济学,而是直接开设市场营销、物流成本会计等课程。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很多名词不理解,不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不理解生产成本理论,不理解市场失灵,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厌学心理更重。

3.教学方式比较陈旧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是课堂教授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更快、更多地学习专业术语和相关理论,但同时最大的缺陷就是学生永远被动的学习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使在课堂上讲案例,学生也是被动的“填鸭”,笔者在讲课中讲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学生没有反应,后来才发现学生在1998年才几岁根本不了解当时发生什么大事件,完全不能理解经济案例,不能将经济学原理用来分析实际案例,学生也不主动学思考那些经济学原理不能解释的现象。教师也认为应该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解抽象的理论和解释,讲解经济模型,结果造成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而是被动接受,进而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学生普遍感到经济学内容晦涩难懂,丧失学习信心。

4.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期末闭卷的考核方式,用总评成绩来反映学生学习的好坏。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和考勤)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一般占成绩的30%,而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的成绩所占份额较高,所以就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到了期末“背多分”就能及格了,导致他们上课不认真或者是根本就不上课。以至于全班作业也就发现几个版本,其余的都一样,那就是别人做了抄一抄敷衍了事,也能得到平时成绩。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也能勉强及格,达到学生“60分万岁”的目的。虽说经济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经济学的应用很广泛,这种注重考核结果而轻视过程的单一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1.注重对经济学课程的准确定位

经济学是具有阶级性的,因为西方经济体现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是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使用的经济学,而我们引进和学习西方经济的目的是如何发展我国经济,中国市场经济和改革如何更好地运营,因此在学习中,要合理的辩证的思维,借鉴其中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部分,这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讲课过程中呈现西方经济学的本来面目,又要认真地剖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内容,始终凸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并指出二者的区别,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的认知并且运用经济学,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掌握西方经济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的目的是要会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到西方经济只是经济的一个分支,不是涵盖全部的经济学,了解西方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性,认清西方经济和其他经济之间的关系等。

2.更新经济学课程教材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材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的、新版的教材,同时也要求较经典的教材。而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求用十二五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甚至是外文原版教材,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即使使用国内的规划教材都有些偏深,内版教材很注重理论结构,有很好的整体性,在基本理论与内容体系上都很全,突出了经济学的理论性,应用性就较少。可以选择适合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教材,不注重是不是规划教材,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经济学教材就可,浅显易懂。或者在吸收消化国内外不同版本的教材基础上,组织本校教师和兄弟院校的教师共同编写教材,补充案例吸收经济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增加拓展经济思维方式和能力的思考题;同时建议为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外版教材,增强经济实感和对经济学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文献和自学参考书目,使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经济学课程的精髓教给学生。

3.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现在大多数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用声、文、图、像等形式形象的演示出来,节约了教师在黑板板书的时间、同时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但是这也有缺陷,因为图文并茂的时候就怕学生只记住有趣的例子,而把理论忽视了。笔者在讲授微观经济学时,把需求表和供给表冠上名称,并用讲课季节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商品名称加在表头前。结果最后把这两个表格放在一起时,学生能脱口而出的是商品名称,而不是需求表和供给表。所以要在枯燥与兴趣之间找到平衡,需再加上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如在讲授机会成本时,最早的时候是让同学们计算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让学生明白是上大学好,还是不上大学好,让学生自己明白从而好好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不重视,不及格的人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课程上都在增多,现在上课就让同学们自己计算考试不及格的机会成本,还有针对作弊现象让同学贴身体会考试作弊后的机会成本,这样让同学们感同身受,达到激发认真学习各门课程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开展经济调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网络课程,在课后进行网上答疑,将课件和视频传到校园网以便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

4.完善考核制度

考核中应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建立以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物的综合考评体系,可以采取笔试、口试、讨论、作业、考勤等方式进行考核。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左右,主要以闭卷形式进行,其余的50%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和自主性教学内容自由命题,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笔试和口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讨论和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勤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保证考核的科学性,教学团队应该加强西方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建设,根据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主客观题比重,对口试、讨论、作业和考勤的评分标准要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课后小论文,在期末总评中给予适当的加分,改变过去那种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考试成绩的单一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俊娥.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改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2]李英.考试作弊的机会成本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2,(6).

上一篇:试析以网络媒体为依托的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下一篇:武威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