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普通感冒当胃肠病

时间:2022-04-07 07:07:01

莫把普通感冒当胃肠病

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因连续加班熬夜已有数天之久,加之穿衣少,夜间着了凉,李女士颇感疲惫。这天醒来,李女士感觉全身无力,不想吃东西,腹部胀气,伴有恶心、呕吐,拉稀水样便,“胃肠道像翻江倒海”般难受。在家人陪伴下来到社区医务室就诊,医生认为她得了急性胃肠炎,给她吃了一些治胃肠病的药,但毫无效果。

后来,她又到一家大医院看了专家门诊,专家经检查排除胃肠病,认为李小姐是“胃肠型感冒”,按感冒给予治疗。正规用药并休息几日后,李女士病情开始好转,很快就痊愈了。

李女士还有些不解,明明是胃肠病的症状,怎么诊断为感冒?

专家告诉她,患普通感冒时会有发低烧、咽喉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全身倦怠无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主要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感染波及呼吸系统使之受累所致,这种主要侵犯呼吸系统的感冒占80%。

还有些人在感冒时呼吸道症状并不明显,反而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食欲不好等消化道症状比较突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虽然同样是感染了感冒病毒,但病毒种类不同,侵犯的主要脏器不同,临床表现也就不同。比如感染的是腺病毒、杯状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侵犯胃肠道,使胃肠道黏膜发炎受损,引起腹痛、腹泻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这种主要侵犯胃肠道的感冒约占20%。这种类型的感冒就叫“胃肠型感冒”,因其发病所占比例较少,发病率相对不高,人们多不认识,也很容易误诊误治。“胃肠型感冒”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服用胃肠药物治疗自然无效。

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感冒(普通感冒和流感)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最易发生。患者和医生都要注意不要把胃肠型感冒误诊为胃肠病,否则会延误治愈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胃肠型感冒”的诊断,可根据以下诸点综合判断:

既往无胃肠病史,发病突然。

发病前无引起胃肠病的发病原因(如食用不洁食物、过饮过食等),其主要诱因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如天气冷暖变化过大,冷空气对胃肠道黏膜刺激,致使胃肠道发生痉挛。

突然出现胃肠道症状,上吐下泻,大便每日3~5次,有脱水现象,全身情况较严重。

按胃肠道疾病治疗无效。

有感冒的诱发因素,如接触过患感冒的患者、有着凉或过度疲劳等情况。

有条件的医院可做病毒培养,可明确病毒种类,从而确诊。

一般来说胃肠型感冒比普通感冒严重,是感冒的一种特殊类型。有胃肠道症状,拉水样便,便中不含脓血,无里急后重感(总想大便感)。

胃肠型感冒应避免与下述疾病混淆:(1)急性胃肠炎。此病大便呈糊状,主要是因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饮食不洁等因素引起;(2)细菌性痢疾。便中有红白黏液混杂,便量小,并发出血或便中带血,有里急后重感。

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

对病毒引起的胃肠型感冒,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无细菌并发感染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不高),不需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因为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无效,而且还可以产生许多毒副作用或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主要治疗措施包括:

饮白开水,保持口腔、鼻腔清洁;或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以防止发烧、腹泻脱水造成的电解质紊乱;也可静滴5%葡萄糖生理盐水,以防休克。

口腔舌下滴入细菌溶解物“兰菌净”以增强免疫力。

若腹泻不是特别严重,可以通过休息、禁油腻食物(以吃白米粥等富含营养的软食为宜)让胃肠得到适当休息。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服感冒药,通常一周左右也可自愈。

在服用感冒药物的同时,还应服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解表中药,如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枣散等;如果腹泻的同时还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等,可使用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等。

如果发病3日后还持续有腹痛、腹泻,甚至发烧等症状,则应警惕合并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此时要查血常规。如白细胞增多(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增高),在服用感冒药的同时,还需要适当使用抗生素消炎,以防感冒并发细菌性肺炎。

呕吐严重者可用维生素B6和甲氧氯普胺等,饮食方面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粥、面条等少渣、清淡食品。

季节交替要多加注意

预防胃肠型感冒可采取综合措施:

注射流感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体弱、老幼多病者每年应肌注加强免疫疫苗1次,尽量避免流感发生。

注意保暖不要着凉(避免如淋雨、冬天穿衣太少、夏天空调温度过低或出大汗后电扇、空调直吹身体等)。

劳逸结合,不可过于劳累,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酒、戒烟。

季节交替是胃肠型感冒的高发季节,尤其在春夏交替、夏秋交替之时,要特别警惕胃肠型感冒的发生。患者在感冒后要注意少接触人群,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以免通过空气传染别人。

上一篇:南京银行违规销售“绝对赚”基金 下一篇:腰痛?赶紧“练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