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在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06 09:36:19

“绿色”理念在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环境正在急剧恶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消失、温室效应和酸雨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重新审视现代艺术设计,针对现代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消耗,本文重申了艺术设计过程中同样应遵循“绿色”的原则,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绿色”的概念应通过设计推广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绿色设计展现环保效益,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消费主义;绿色设计;应用与发展

一、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设计为人类创造了舒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和“消费主义”思潮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是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即通过人为方式使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失效,迫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新产品。商品的废止有三种形式:一是“功能型废止”,也就是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二是“时尚型废止”,也就是经常地推出新的流(下转第128页)行款式,从而使原来的产品过时;三是“质量型废止”,给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使用。而“消费主义”是一种社会经济与文化现象,消费主义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消费目的,而是主张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与消遣,以此求得个人的满足,并将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终极价值。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消费主义实质上是拜物主义,通过对物的占有和消费来体现其生活方式和身份地位和优越感。这种无所节制的消费会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副作用。

这种生产及消费方式的缺陷很是明显,新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能量,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新产品生产过程也会造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废弃淘汰产品的剧增造成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而处理能力有限,人们为无休止的商品的升级换代买单。因此,这样的方式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有人甚至认为“广告”和“设计”是鼓吹消费的罪魁祸首。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考虑设计社会职责,由此,“绿色”理念和“绿色设计”应运而生。

二、绿色设计的基本观念

绿色的含义有很多,例如象征生命、和平、春天、大自然、安全、天然、环保、理想等等。人们常说的“绿色食品”是指天然的、安全无毒害的意思,而“绿色产品”则是指环保和节能。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 也称为生态设计,最早由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提出的,在其《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环境而服务,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应社会变革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该书在当时还引起了很大争议,不少人认为作者在杞人忧天。而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工业水平为代表的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特别上从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后,其“资源是有限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首先掀起了“绿色消费”浪潮,消费者也越来越崇尚绿色产品,体现了设计师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Reduce,Recycle,Reuse),即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产品及零部件能可回收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在产品的设计、经济分析、生产、管理等阶段都有不同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等。绿色设计的出发点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上,但是,绿色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设计的思维和原则上。当然,绿色设计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三、绿色设计的运用

绿色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仅运用在小件商品上,也运用于建筑及城市规划等大型项目中。比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场馆设计成为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典范,受到广泛好评。体育场馆的室内及广场照明采用太阳能供电,灯杆上安置的太阳能发电板又成为道路旁的遮阳板,所有的空间均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以代替空调,景观设计与减灾设计相结合,广场两端的大型景观喷水池在暴雨时又是很好的排水设施。场馆的屋顶和廊棚上设置了收集雨水装置,这些雨水用于浇灌周边的草地和绿化。整个场馆造型简朴,没有多余的装饰。当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设计特别是主体育场“鸟巢”的设计,也堪称绿色设计的经典。“鸟巢”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场馆提供清洁环保的电力。“鸟巢”在设计之初,就一直贯穿着节俭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奥运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在赛后成为了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和旅游热点地区。真正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主题中的“绿色奥运”精神。

绿色设计的出现顺应了社会需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特别是节约资源和能源方面,现在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相当好的一种形式,太阳能也可以说是最廉价、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另外,生活中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能源还有很多,像潮汐、水力、风能等等,而目前限于技术原因运用还不太广泛。在环保的理念上,中国还有很多设计不尽人意。如一次性筷子,每年大约要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而且在制作和运输的过程中不符合卫生要求。具测算,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一次性筷子,所以现在很多公司的餐具采用金属制品,既耐用也容易消毒。2008年的米兰Well-Tech展上,由Myers Motors公司生产的,以创新的生态理念设计的电动汽车 “No More Gas” 获得大奖。该车时速可达75英里,可用家庭普通的220V电源充电,车名的意思即“再也不用汽油了”。该车型作为个人代步工具非常方便,既环保又实用。

绿色设计的理念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设计师应遵守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的原则。例如,我国每年中秋的月饼、茶叶和酒的包装、岁末的明信片和贺卡等等,都出现了过度奢侈和浪费的状况而备受批评。包装的作用首先是保护商品,美观和广告功能都应其次。对此,我们不仅应该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和不断发明的新型材料,还可从中国传统的食品包装中得到许多启示。目前由于塑料包装的成本低廉、性能优良,成为各大型商场普遍使用的包装材料,但塑料用于食品包装是否得当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些环保意识较高的国家对食品已逐渐舍弃塑料包装,从发展趋势来看,纸作为食品的包装将会成为主流,使用再生材料的“绿色”包装的食品,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才会形成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四、结语

绿色设计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设计主题,是一种对社会环保具有良好效益的设计方法,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每一个设计师应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例如,以天然原料使用于建筑、服装产品,减少污染;唾弃无用的功能以节约材料;延长产品的寿命;材料的循环使用等等。这些都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既有丰富的想像力,使生活艺术化,又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设计,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人类乃至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青编著,《绿色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澳)丹尼森(Denison,B.)、(澳)广裕仁 著,冀晓红 译,《绿色包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谢家平著,《绿色设计评价与优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安霞著,《产品包装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于宵(1963.2--),女,辽宁人,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