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神经内分泌瘤(NET)的临床病理观察

时间:2022-04-06 07:39:16

阑尾神经内分泌瘤(NET)的临床病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瘤(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阑尾神经内分泌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病例均为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确诊。肿块发生在阑尾头部4例,阑尾体部1例。4例肿瘤直径1cm。肿瘤浸润深度限于粘膜下或肌层4例,侵及浆膜1例。光镜下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为一致、核为圆形、椭圆形,核分裂少见。肿瘤组织主要以巢、团状结构分布,免疫组化示CgA、Syn和NSE染色均有不同程度表达。5例患者随访1-7年均无瘤生存。结论:阑尾神经内分泌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其预后一般较好。

关键词:阑尾 神经内分泌瘤 免疫组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1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56-02

长期以来,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命名和分类诊断上存在不少混乱,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比例仍然较低,发生在阑尾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肿瘤中,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较为常见,但其发病率较低,而且临床上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往往都是在阑尾炎切除的标本中偶然发现。本文收集5例阑尾NET,复习相关文献,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6-2012年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阑尾NET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3.2岁。5例患者均出现急、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临床术前诊断为急性或慢性阑尾炎,所有病例均无腹泻、颜面潮红等类癌综合征症状。B超检查均未发现右下腹有明显肿块。

1.2 方法。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观察,同时行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全部病例以Synaptophysin(Syn)、Chromogranin A(CgA)、NSE、CK、EMA、Ki-67为一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知阳性片作为阳性对照,以0.01M 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具体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肿块位于阑尾末端4例,体部1例,均位于阑尾壁内,直径0.2-1.2cm,肿瘤直径1cm1例。肿块呈灰白色小结节状,质地较硬,界清,但无包膜。(见表1)。

2.2 镜下特点。肿瘤均位于粘膜下或肌层内,其中1例侵及浆膜层。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一致,胞浆较少,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为圆形、椭圆形,核分裂少见。肿瘤组织以巢、团状结构分布,癌巢一般较小,无腺管形成;另可见部分呈单排或条索状分布。

2.3 免疫组化:阑尾NET中肿瘤细胞CgA、Syn和NSE染色均有不同程度表达。CK、EMA也有不同程度表达,Ki67阳性指数1%-10%不等。(见表2)

表1 NET临床病理学特征

表2 NET免疫组化

3 讨论

阑尾NET是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由相似于相应正常内分泌细胞特征的细胞所组成。文献报道,阑尾NET占所有阑尾肿瘤的50%-77%,每年新发病例为0.15/10万。由于阑尾NET发现往往都是偶然发现的,因而上述比例实际可能会更高[1,2]。发生在阑尾的NET往往瘤体较小所分泌的5-羟色胺较少,因而临床上发生类癌综合征的极少[3,4]。

阑尾NET呈实性、灰白色,福尔马林固定后往往呈灰黄色,肿瘤界限清楚,但无包膜。大部分肿瘤位于阑尾顶端(75%),其余依次位于中部(15%)与基底部(10%)[2]。外科手术中若发现阑尾病灶有肿块,呈非化脓性实体样改变,质地硬或阑尾周边异常,系膜有肿大及质地硬的淋巴结应做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在常规病理检查时必须做顶端纵切片剖检以防微小病变漏诊。NET瘤体通常小于1cm,罕有2cm以上者。本组直径在0.2cm-1.2cm之间。肿瘤呈结节状隆起,小者肉眼不易发现,少数肿瘤可沿阑尾壁弥漫生长致管腔增厚,狭窄闭塞易误认为慢性阑尾炎。

NET瘤体大多位于粘膜下层或肌层,部分可侵犯浆膜层,肿瘤细胞排列成圆形实性巢,边缘呈栅栏状,偶尔也可见到腺样结构,形成管状或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规则,细胞多形性及核分裂无或少,胞浆透明的NET很少见,且易与杯状细胞类癌混淆。多数EC细胞NET浸润肌层、淋巴管或神经束。10%-40%的病例浸润将膜下或阑尾系膜脂肪组织。尽管有明确侵犯特性,但阑尾NET并不常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2]。

免疫组化显示,肿瘤CgA、Syn、CK8、CK8、CK19、CD56、CDX2阳性,CK7、CK20、TTF-1阴性[2]。其中CgA、Syn和Ki-67为必需检测的项目[5]。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显示从惰性缓慢生长,低度恶性,直到高转移性等明显恶性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以往简单的“类癌”诊断既不能肿瘤的起源发生,也不能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5]。目前WHO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以及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MANEC)[2]。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专家组推荐诊断名称依据2010年WHO分类标准予以命名和分级,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5]。本组3例诊断为NET1级,2例NET2级。大部分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非常好。肿瘤小于1cm者极少转移。临床无功能、无血管浸润且直径大于2cm的肿瘤可完整切除而治愈,淋巴结转移率仅1%或更低。如果累及阑尾系膜或浆膜下脂肪组织、大于2cm或有血管浸润,则淋巴结的风险为21%-44%。其他因素的预后意义如腹膜后浸润、高增值率、P53表达、肿瘤位于基底部、距离阑尾及系膜的距离等,还不明确,还需要大宗病例观察[2]。

参考文献

[1] Hamilton SR,Aatonen L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Lyon:IARC Press,2000

[2] Bosman FT,Carneiro F,Hruban RH,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Lyon:IARC Press,2010

[3] 陈道瑾,甘毅.阑尾类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J],2005,9(4):317-320

[4] 王沧海.消化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2008,16(24):2788-2791

[5]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专家组.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4):257-262

上一篇:阿卡波糖联合甘舒霖30R治疗2型糖尿病60例临床... 下一篇: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