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06 01:01:55

浅析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颁布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我国的畜产品安全不容乐观,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热点,通过多年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动物防检工作,对生产一线的畜产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比较了解,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提出一些认识和措施提供参考。

一、畜禽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1.生产规模小,畜禽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

几年来,镇安县畜禽规模化养殖虽发展较快,但总体上农户散养畜禽所占比例大、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底,目前全县畜禽饲养散养户仍占70-80%以上,且畜禽良种覆盖率低,粗放的散养户不仅制约着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不利于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

2.家畜禽生长环境质量差,滥用兽药或过量使用兽药添加剂造成药物残留

畜禽饲养业是我县农村传统的产业,由于农户散养缺乏粪便处理设备,把畜禽粪便堆积在房前屋后,或道路两边日晒雨淋,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极易造成疫病传播。部分饲养户对药物或添加剂的性能应用的有关规定缺乏了解,对药物残留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盲目追求生产利润,不按规定使用国家批准的兽药和添加剂,在饲料中随意添加某些药物。出栏前不注意休药期,导致药物残留超标。在检查中有时发现个别饲养户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兽用药物残留和滥用某些激素。通过生产大循环,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屠宰加工环节监管难度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镇安县创建了创盛肉食品公司和牛羊定点屠宰场,肉食品监管取得交大突破,逐步走向规模化管理轨道,,所有生猪和牛羊凡进入市场的,均有县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检疫检验,实行先检后宰,逐头检疫。凡经过定点屠宰上市的均为放心肉食品,但由于农户自养自食仍有较大比例,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仍存在着乱屠乱宰的现象,加上部分村民法律意识单薄,居住分散,监管难度大,同时畜产品放心工程仍存在着一定隐患。

4.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认定)标准化生产迟缓

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是解决畜禽产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的建立要获得产地环境条件认证,要求无公害畜禽产地应当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区域范围明确,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从而限制了中小型养殖户和农户的生产认证。目前,我县无公害产品基地通过省级级认证(认定)暂时基本没定。

5.动物疫情威胁大

我县近年来重大动物防控工作尽管取得明显成效,但疫情形式依然严峻,防控任务艰巨。全球重大动物疫病仍呈蔓延趋势,且毒株变异快,防控难度加大。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饲养户存在侥幸心理、防疫意识淡薄,个别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把患有疾病的畜禽的私自屠宰后上市出售,这不仅危害了畜禽饲养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应对措施

要保证畜产品安全,就要从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市场销售等环节着手,抓住这些重点监管环节并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整治措施。

1.从养殖环节加强监管

1.1规范投入品管理,确保用药用料安全。以控制生产源头为出发点,强化兽药、饲料监管,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伙同建立电子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健全进药备案、兽药登记,使用追溯、有奖举报制度,进一步提高兽药、饲料监管水平。要强化检测、重点查处和打击无证生产、经营,使用假劣兽药,违禁兽药、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保证养殖源头的生产安全。

1.2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制定完善各类养殖生产标准,逐步形成全方位规模化和系列化配套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的要求,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标准化养殖,积极探索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推广农户+基地+企业的运行模式,全面提高全县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品。从生产源头上解决当前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关键问题。

1.3加大《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动物防疫意识,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切实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动物防疫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在动物免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事实证明在目前千家万户散养畜禽占主导地位和的养殖方式下,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动物防疫免疫,是保证强制免疫制度有效落实和关键。既由政府部门组织,业务部门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有效的保障动物强制免疫制度实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1.4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推行畜产品“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加强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对接互认,一切做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逐步形成畜产品安全生产追溯体系,从养殖源头上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1.5加强养殖户的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素质,积极推广安全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技术。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以提高养殖户的整体素质为抓手,加强技术培训工作。首先要养殖户掌握畜禽生长技能,其次要提高养殖户法制政策水平,提高安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做到依法以标准和科学规范。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全面提升畜禽饲养过程中科学饲喂、科学用药、科学预防和治污等技术,提高科技在发展无公害养殖业的贡献率。

2.从屠宰加工环节加强管理

2.1强化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动物防疫合格条件的动态审核,建立健全监管档案,依法规范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场经营行为,全面推行质量承诺制,严格履行查证验物,待宰和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制度,全面加强定点屠宰检疫的溯源监督,对进入屠宰场(点)的牲畜,一律“凭证屠宰”,“凭证出厂”实现屠宰率达到100%。

2.2制定违禁药品监测处理办法,突出屠宰环节违禁药品专项整治,全面推行生猪宰前尿样快速监测制度,并建立档案,扩大监测频率和范围,实行“先行排查、送检定性、违禁查出、产地进入、严厉打击”严把生猪屠宰入口关。

2.3全面开展肉类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集中力量查出和打击加工、病害、死因不明及未经检疫的动物及产品违法违规行为,堵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漏洞。

2.4进一步规范检疫行为,严格出证条件,实行屠宰驻场同步检疫,推行检疫承诺制,确保检疫质量。

三、从经营流通环节加强监管

1.全面推进城区畜产品经营企业(公司、超市、专卖店)全部实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要票、购销专仗的质量安全承诺制。

2.在农贸市场全面推行《市场举办者查证验物管理办法》强化市场主办者履行查证验物义务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出市场举办者不履行查证验物义务的违法行为。

3.全面推行流通流通环节巡查制度,严格市场执法检查,确保“病害肉”不上市,“注水肉”“私宰肉”不反弹。

4.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畜产品监测制度,实行快速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抽样监测办法,严格实行不合格畜产品的禁入、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严厉查出和打击销售“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污染畜产品的违法行为,确保流通环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

总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技术工程,畜禽饲养户(场)要不断提到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本着为人类健康着想发展畜牧生产,真正做到按规程防疫、科学饲养、规范用药、推行清洁化养殖,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来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执法追根溯源,实行责任追究制。只有这样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得到保证,畜牧生产才能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上一篇:关于志丹县羊子养殖技术浅谈 下一篇:焉耆垦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复播大白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