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心灵诗意地栖居

时间:2022-04-06 03:42:08

【慧眼关注】

“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哲人淡淡地微笑着。

这样,就有了一生负重的小蜗牛,也有了一世逍遥的沙鸥。

有人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的确,人生旅途不可能是平坦的,悲伤与灾难的黑乌鸦时时会在你头上盘旋,绝望的死水常常会挡住你的去路。这时,是一味哀叹命运的不公,还是选择一条渡船勇敢地摆渡自己?史铁生折了一只“写作”的渡船,他选择了摆渡苦难,踏上了一条繁花似锦的人生大道。

如果必须选择,那么就让我们选择一间精神上的小屋吧,用希望、坚强、勇敢、自信……这些人间无上的美德来填充它,装饰它;选择泊在宁静的小屋边那摆渡苦难的渡船,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在这弥漫功利的世界里有一处诗意的栖息地。

【花瓣幽香】

诗意地栖居

无为

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诗意地栖居。

初读这句话,不禁觉得他是一位非常理想化的诗人,思想飘在空中,然而,芸芸众生,有多少人是在干自己真正愿意干的事?有多少人能够真真正正、潇潇洒洒地为自己活一回呢?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一个人无需富贵名利,但生活中不可以缺少诗意。山间樵夫,水上渔翁,常因心无羁绊而诗意盈怀;达官贵人,豪门显爵却往往心为形役而毫无“生”趣。

人是需要诗意的。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一书中认为女性若想和男性一样思考并写作,必须拥有一定的钱和一间自己的屋子。这似乎就是女性的一种诗意。要一间自己的屋子,说容易,也不容易。有的人可以轻易地拥有,而有的人却奔波忙碌了一辈子,临终前还不知那间一生向往的屋子在何方,似乎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王蒙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学习,生存的权利是第一位的人权,然而,诗意地生活,并非就这么简单地活着,诗意并非不需要思想,相反,它和精致的爱情一样,需要时时抚摩。一旦它蒙上了灰尘,生了锈,整个人生就有可能抛锚。思想,是一个人活着的见证,没有了思想,也就无所谓生存,或者说虽生犹死。

诗意,归根结底要有实力做后盾,而实力又来自学习。学习是人生的智慧之灯,因此,无论你多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得为自己保留一处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有更多的时间来读好书,享受读书的乐趣。学习决定着你生存的价值和质量。如果没有了生存的价值和质量作保证,那么还有什么生存可谈?学习,让你获得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你的生活变得坦然、清爽、健康,也更快乐,这就是一种诗意。

读书,是一种诗意。读书不仅让你读懂别人,也读懂自我。读懂别人,即读懂作者,读懂社会上形形的人。读懂自我,即通过阅读认识自我,并逐步完善自我。

徜徉在书中的世界,那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那里没有纷扰,没有负担,没有羁绊,而且让你感觉到整个世界真实得可以触摸。有书为伴,孤独并不寂寞,清风邀约树叶可以为你合奏一曲优美的《风之语》,日月星辰可以牵引你去探索宇宙间无穷的奥秘;有书为伴,忧郁并不烦恼,它让你知道,与其停留在忧郁的往事里,不如去读书。读书,你可以闻淡淡书香、品幽幽挚情,岂不快哉?这就是一种诗意。

读书,使你潇洒;读书,使你诗意;读书,更使你成为自己。读书无完结之日,它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年年岁岁都是读书的“芳龄”。只要集中精力去读书,相信平淡的生活必将烹制出鲜美的滋味。

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诗意地生活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不断地学习最终也是为了更诗意地生活。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愿诗意的生活与我们同在!

(中国宁海网)

【点化】

诗意地栖居,多么动听的字眼,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

可是,滚滚红尘中,纷繁世界里,你,我,他,许多人都汲汲于名利,为名忙得不可开交,为利争得焦头烂额,心境不再平和,不再清净。于是,生活中多的是步履匆匆,少的是抬头望月,少的是低头听天籁。这样热衷名利,哪里容得下清幽天籁和明月清风?

让我们读书吧!读书,就避开了世事的喧嚣,为心灵寻找到一片净土。没有了名利的羁绊,没有了俗事的负担,闻淡淡书香,品幽幽挚情,心灵被轻轻松松地提升起来。

【慧心一动】

诗意地栖居,一定引发了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引发了你积极的思考。

能引发你哪些新鲜又深刻的认识呢?

请看以下语句,它们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

19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面对人生的种种苦难,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说到诗,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激情、梦想、自由、唯美等这些充满了绝对理想化的词语。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豪迈,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们领略了春天的美好……在诗句中遨游的过程是无拘无束追逐梦想的过程,是放飞心灵享受生命的过程。如此想来,在世俗、功利和喧嚣等重重阴霾包裹着我们教育的今天, 我们的校园是多么需要一点沉静、一点执著、一点自由、一点诗意啊!

诗意地栖居

常言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那么,我该算是大隐了吧?

城市假日花园,就是以这样一种大隐者的精神形象走入我的视野,它倡导的生活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而是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寻觅精神的乐土,永葆纯洁的灵魂。

没错,大隐者的生活与市井之人无异,每天也要早起、上班,奔走忙碌。在芸芸众生中,你根本无法分辨谁是大隐者。

可是,之所以为大隐者,就在于他每于工作之余,都不忘寻找一方诗意的栖居之地,同时也不忘给自己的心灵预留一间宁静的寓所,一方任心灵尽情驰骋的游牧之地。

在这样一方天地里,我可以暂时忘却所有人世间的烦恼和纷争,呈现出裸的纯净的灵魂。我的内心安静,再没有骄娇二气,我们看日出,看日没,看花开,看花落,看大雁的影子划过长长的碧空。那时,云淡风轻,思绪浩荡。

无意间,我从亭台走到了水榭;又在无意间,我从小径进入了深幽。我的呼吸平稳而顺畅,我的步履轻灵而快活。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闲庭信步”吧?我突然就想起苏轼的那首《定风波》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这样的精神的栖居与游牧之地,草木虽无言,也必含情微笑。(邓江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当代都市生活中,“物质”的迅速膨胀已将我们的精神诉求驱逐到了荒漠边缘。处于万物主宰地位的“人”正渐渐失去其最本真的高贵品质,沦落为“经济动物”,而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远离喧哗,保持一颗恬淡、宁静、回归自然的心尤其难能可贵。

忙里偷闲,邀上三五好友,驱车百里,寻找一条小河,一片平坦柔软的芳草地,几棵垂柳,几户农家,晚风轻送,霞光漫天,架起渔竿席地而坐,或吟诗啖果,或对酒当歌,人生之淡、之纯尽在其中。“钓胜于鱼”,生活也不过如此,几分从容、几分洒脱,幸福已在不经意间流露。

在栖居中寻找诗意,是每一位当代都市人的生存理想,而在日趋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已经太久没有接受诗的洗礼,所谓的“诗意”也在人们心中变得陌生起来;但是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的诗歌品质在每一位华人心中根深蒂固,只是在当代社会中它以更加隐秘的形式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急待外部因素的激发。每日晨起,在自己的小屋,手捧诗卷,一杯清茶,缓缓吟诵一首自己喜爱的唐诗宋词,抑或一首现代诗人的优秀作品,其中真味不可言说。

有人说:“有的人把自己当做生活的主角,有的人把自己当做生活的配角,有的人把自己当做生活的观众,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强者,却把自己当做生活的编导。”不管有何艰难困苦阻碍着你,有什么俗世名利诱惑着你,你都应该把稳人生的舵,认清正确的航向,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将生活编成一部精彩的剧目,让自己成为诗意的栖居者。

我们需要一片心灵的港湾,一片文化的绿洲,一片让思想轻舞飞扬的天空。这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诗意栖居的家园――第三空间。在这样的地方,你可以简单到一人或邀二三好友,捧着一盏清茶,一杯咖啡,几样小吃,或闲聊,或消遣,或沉思,或静读……无歌厅劲爆音乐之扰耳,无酒楼鼎沸人声之嘈杂,有的只是心灵的舒展和放松。

沈从文被困“牛棚”时写信给他的侄儿,“这里的荷花开了,真好,你若来看……”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因为他的心在诗意地活着,不因屈辱而颓废丧志,反而坦然面对,这才是面对生活应有的态度啊!

“诗意地栖居”,这美丽的词语,诞生于荷尔德林的诗句,因海德格尔的引用并加以哲学的阐发,而行走于历史和未来。它更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一缕理想的光辉,一脉人类渴求的泉水,让生命自由而逍遥地歌唱…… 让我们携手走进荷尔德林所神往的《远景》踏青吧:“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这美好的景象,这高山流水一样的情愫,这来自天上的神秘力量,震撼着21世纪贫乏的心灵。

【心湖荡桨一】

诗意的栖居

郑华蓉

是这样一个晴好的初春黄昏,屋前的香樟树刚被春风绽开爆青的芽苞,新生的叶芽儿兴奋得左顾右盼,窃窃私语。坐于树下痴望着成片成片油菜花汇成的花海,花香随风四溅。偶尔,花海中会闪出一个人影或掠过一只飞鸟,让我觉得分外亲切。很羡慕鸟,想飞到哪就飞到哪;很羡慕农民,土地厚实,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心安理得。可我不是以天空为家的小鸟或以大地为家的农民,我是一个所谓的教师,似乎也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怯生生地活在人群中。我不善言词,特别惧怕那些热闹的场合,不会打牌又不会搓麻将的我,冷清地处于喧闹之中更觉落寞。很多时候,我就像“半边天”播出的陕北农妇刘小样一样,对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总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热望,心飞得远远的,高高的,栖居在诗意的台阶上。

对我而言,诗意的台阶有三级,第一级是自然,第二级是书本,第三级是自己独特的思想。

我生于农村,也到过许多都市,拜访过无数名胜风景,但田野之美,总让我的心趋于平和宁静。只要有时间,我就牵着女儿到田野里去散步,寻访那些不知名的野花,抓蟋蟀,追蜻蜓……每一种生物都自得其乐,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或喝彩。不能把田野搬到家里,于是,我们在屋前栽了三棵又高又大的香樟树,在屋旁开辟一大块菜地,种大蒜、小葱、白菜、萝卜,种粉红,种翠绿,种俏丽,种美好的心情,种憧憬和幸福,甚至还种了两棵花椒树,我喜欢它嶙峋的树干写意着岁月的沧桑。夜深人静之时,睡在床上也能嗅到空气中散发的香樟树特有的清香,这样的时刻,又岂是诗意能形容?

我也喜欢那样的时刻,随手拿起一本书,悠闲地读,细细地品。或者教女儿读课文,告诉她哪儿该重读,哪儿该轻读,哪儿是儿化音,一字一句地教,然后再听女儿幼稚的声音一遍遍地读,袭人的书香中享受着天籁之音:二木为林,林海茫茫;三木为森,森林广阔;二人为从,从师学艺;三人为众,众志成城;三口为品,品格高尚;三石为磊,光明磊落……哪一种文字有如此深邃的意境?方块字神奇的力量尽在不言中。在众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阿Q正传》中的阿Q,因为很多时候我也是一个阿Q,除了精神胜利法之外,又能怎样呢?不过幸好有书这个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的红颜知己!

常忆《诗经》中的《蒹葭》一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古往今来,人们所苦苦追求的那位佳人,不就是诗意的生活吗?

(《三峡晚报》)

【点化】

当我们漫步于自己的园田,看那粉红,赏那翠绿,嗅那馥郁,听那宛转,我们的心灵,就沉浸在诗意的雨露中;当我们徜徉在自己的书海,听先哲谈话,品世相人生,诗意浓浓;当我们走进思考的天空,那缕缕思绪飘飞,是多么诗意啊!

心灵的诗意,是心灵的无限丰盈,无限愉悦!

【心湖荡桨二】

诗意的栖居

张丽钧

如果教师需要选择一种生存姿态,我以为应该是“诗意的栖居”。

他对真理永远怀有赤子般的虔诚。他追索,他冥思,他叩问,他喜欢将自己简朴的蜗居搭建在离真理最近的地方。他是校园中最善于学习的人,他把新知视作生命的给养,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吸纳着,不知疲倦。他深深爱着那些对他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孩子,他会怀着惊喜的心情,接受任何一个弟子用真理击败自己的现实。他从不以权威自居,他会说:在我们课堂上只有一个权威,那就是真理!

他的心弦上永远奏响着创造者的欢歌。他常常感动于自己那“仅次于上帝”的伟大劳作――“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带着这一份美好的情感和超卓的精神活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这样的人何其幸福!

他总是先于春天抵达春天。他口中衔着一个美好的预言,他知道季节不会失信,他微笑着工作,从容等待。他会对一个孩子说:我丢掉过一个梦呢,你为什么不替我把它捡回来?孩子惶惑了,孩子以为老师都得不到的东西自己怎么可能得到?可是,老师在用力推他呀!孩子于是铆足了劲,终于摘取了老师当年没有摘到的嘉果。老师感恩地笑了――感谢上苍慷慨地延长了自己的手臂。

太多的人都在叹息,但是,那个最幸福的人却没有工夫叹息。他要在别人叹息的当儿琢磨,该以怎样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一只蝴蝶的成长历程。他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教学方案,选择时刻,取舍瞬间,他被一种甜蜜的痛苦轻轻折磨。他要以一种最佳方式,将一个破茧成蝶的神话,移植到一方心灵的净土上,再期待着它成为一处比神话更美丽的风景。

心中有爱,腹中有诗,指上有金――这样的人栖身于神圣杏坛,这世界便多了一重让人热爱的理由,不是吗?

(摘自《读者》2006年12期“卷首语”)

【点化】

教师的词典里,写满的是“奉献”“期待”“爱心”,教师的生活,有诗意陪伴。有流连于书海的心游千仞、视通万里,有精心备课的细斟慢酌,巧妙剪裁,有登临讲台的胸怀天下,语寄苍生,更有循循善诱的和风细雨,暖暖春风……

【心湖荡桨三】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甘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大美何在?原始的泥土和先民。关雎之声从渺远的河洲飘来。风吹过泱泱的河水,阳光跨过原野,先民们在山坡伐植,河边洗菜,声讨硕鼠,吟哦蒹葭,等得牛羊下来,到处是风的语言和泥土的馨香。悠悠苍天之下,先民们在古老的、丰隆的土地上真淳地劳动,采摘野菜,收获庄稼,歌唱爱情,怒恨战乱,向往和平的领土。动、静、有、无皆诗意,先民生态如此也。

“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人是什么?”

我常常庸人自扰地思索这些教人头痛的哲学命题,像西晋的嵇康,每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想得“人比黄花瘦”,才知道答案在未来的上帝那里。

于是,我放纵思想在大地上驰骋。沉沉的天籁四起,我的目光跨越城市和墓群,街市上车来车往,影影绰绰。旷野上小草在默想,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而近,洒落在沉默的大路上。田野里丰盛的庄稼,草原上涌动的牛羊――人归何处?翻开千年沉积的落叶,啊,土地!那使人类饱暖的,无论遭受多少灾难,我知道,她正是千百年来人们泪水模糊、在诗歌传说中寻找的土地啊!

我常自忖度:

土地是什么?是龙的血肉,是云、水、阳光糅和的诗篇,是粮食,是战争,是天下苍生所有的欢乐和悲愁,是人的起点和归宿。

人是什么?是大地上的鱼,是恋旧林的鸟,是向日葵,是太阳花,是归根的落叶,是沙漠中的仙人掌,是农夫,是杨克,哈姆雷特,阿甘,是万物的灵长和上地的管家。

诗是什么?是一种大欢乐,一种大悲哀,是一只伸出的手,一副药方,一座教堂。一次出逃,一种回归,一个巨大的悬在空中的疑问,一场与死亡终生的较量,是一把油纸伞,一方崭新的大地和天空,一种瞬间的永恒……诗让我们兼有人和神的双重胸怀和属性,诗是天赋与人的共同的别名。

我设想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都介入苍茫的雪域。作为天地间唯一的行者,我进人无我的境地。雪花铺满山林,卧在河上,偶或显露一抹土色。林中一屋子浑黄的灯光,等在屋里的火炉旁边,是我最想见的朋友和亲人――我就感到,大地就是人的家园。人是奇特的,整个一生,就是一次精神之旅,但每跨出一步,都是在寻找精神的诗意的家园,哪怕朝圣者的神圣和疲惫,也总会被家园镀亮。人在痛苦无依时想家,在兴奋激动时也一样想家,这是一种难以解开的情结。

当我沉沉地躺下像一只孤眠的鸟,生死之谜就扣人心弦,人的一生,是生命表达的过程;倘若以诗的形式表达,人生就是诗。泰戈尔有这样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一个人来到世上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热爱生命,崇尚自由,就有诗意的栖居生态:模糊、沉静、无为、大器、自得。

如此这般,生又何奇,死何足悲?

(教育学习网)

【点化】

人是大地的儿子,在人的内心深处,潜藏和涌动着对土地的无限深情和感恩。

但是现在,在浮躁和喧嚣之下,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生身母亲,忘记了大地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对烟云暮霭视若无睹,对绿草繁花不以为意。我们迷了路,我们走进了一条狭窄的小巷,看不见外面广阔的天空和飞鸟。

【纵深穿透】

暖风相伴,我们诗意地生活着,生存着。

我们可以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尘世的浮躁,那样就会心静如水。心静静的,像落花飘零在水面上;寂寂的,像倾听天外禅音。我们把一颗曾经烦躁的心安放在绿意盈然的深山古寺,自己像禅师般虔诚地打个坐,让人生无尽的烦忧和杂乱的琐事在晴空圆月的光芒下,化做一缕轻烟。

我们可以踏着花香,漫步于菁菁校园,听凭两旁郁郁葱葱的枫树渐渐逝去。心无半点瑕疵,自可容天地万物。天高气爽,“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让秋风吹拂着你的每一寸肌肤,悠然着走进这小道。

回到卧室,或品一杯清茶,或听一曲音乐,亦或极目远眺,穷尽那山那水和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田中和着几声清脆的蛙声。这种天籁之音怎不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水,依然在欢快地歌唱;山,依然在默默地思考;天,依然在编织着美丽的图画,而人则诗意地栖居着,诗一般的思想,诗一般的感受,诗一般的情怀……

上一篇:从巨人那里寻求撞击 下一篇:关注’08奥运,关注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