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04-06 01:27:06

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企业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管理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对信息化管理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管理模式;自动化;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7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38

1 信息化管理概述

1.1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对于企业信息实施过程中的全部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的内容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企业运作过程的管理和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全部管理工作的总和。要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将三个基本粘度管理方面有机地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1.2 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是信息的集成,其重点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基本建设与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分析,通过一定的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更多的环节都集成起来,共享信息资源的利用。同时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潜在的客户,有效地通过信息资源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信息系统为企业服务的目的,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基本包括战略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系统三个基本的层面。战略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龙头老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必须和企业的总体规划与战略部署相吻合。战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和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与发展战略的适应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一些商业软件的开发、硬件的部署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保障软件的系统集成项目得到顺利的实施。运行和维护管理系统的重点工作就是保证已经开发的项目能够发挥重大的效能,保障各种系统都处于正常和稳定的运行状态。

2 信息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模式

一名企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网络系统的维护,是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要求必须精通网络系统的维护知识,并得心应手地开展维护工作。

2.1 简化基层管理格局

大部分企业存在层级管理格局,把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内容组合在同一网络系统中。依托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可以大大节约劳动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信息资源的沟通、共享和充分利用,达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体调控。

2.2 创建现代管理模式

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来后,可以大大方便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手续。通过管理网站,就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对现在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实现软件和硬件的同步实施,确保企业可以持续发展。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内网和外网两个平台,建立实用、互动、全方位的网络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管理的科学化。

3 有关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在日常的工作中,包含着互联网、监管网和网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针对互联网络的信息,必须符合互联网有关协议和规定,不能超出范围,严禁传播一些保密的信息和资料。

3.1 学习网站建设的相关软件,建设符合要求的网站

在许多年以前,如果有人说自己会创建一个网站,估计会有很多人去崇拜他。可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哪些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员不会建立网站呢?建网站不再是很特别的事情,为了管理好各种信息系统的资源,需要计算机网站的支持。

作为信息管理工作者,需要会建立信息互联网络、监管网络以及网络。可能工作的初期,是管理这些网络就可以了,但是随着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关键的技术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所以,最好使用,通过编写程序来建设网站,防止一些漏洞的出现,以保护网络的机密,更好地管理信息资源。

建立网站的相关软件还有许多,我们如何来实现网站的制作呢?可用使用Frontpage与Dreamweaver之类的图形化网页制作工具类制作自己需要的网站。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的动画制作软件,和Dreamweaver与Firework合并在一起被称作网页制作的三剑客。联合起来可用制作赏心悦目的网站,最吸引人的是Flash作品SWF的格式,占用很小的空间,且可以加入到网页的各个部分中。CuteFTP:老牌的上传软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支持拖放。网站完成之后,上传到服务器,可用经常更新网络数据,完成对网站数据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工作。

通过网站建设相关软件的学习,掌握信息管理网站的特点,更好地支持将来的网络管理工作。

3.2 精心管理网站信息

作为信息管理人员,工作上要有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保证工作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缺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信息网站的资源被盗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只有责任心强、具备网络管理经验的人士,才可以管理重要的网络资源,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3.3 网站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探讨

3.3.1 网站管理的困惑。从国内信息化建设来看,面临着许多的困惑,有的是投资太高,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是网站建设成功了,却没有解决管理的实际问题;再有就是许多新的概念,领导或网站管理人员比较陌生,没有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第一,IT投资的黑洞。IT投资的黑洞主要表现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却没有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后续运行维护的成本非常高,令老板很尴尬,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给管理者造成很大的困惑,这样的网站不如不建,连基本的信息管理功能都达不到。

第二,万能药黑洞。信息化建设是为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但是许多的企业存在着将信息化视为“灵丹妙药”的观点,认为只要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就能解决一切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就能全面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实际并非如此,这两者之间绝对没有必然的联系,形成了一个万能的错误思想。

第三,概念型黑洞。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专有名词,业界曾经就流传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三字经”,比如ERP、CPC、MDM等,这些新的概念,信息化的主管领导并不熟悉,而且非常陌生,部分单位只是片面地追求新的技术,有许多人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处于文盲的状态,成了理所当然的试验品,效果可想而知了。

3.3.2 网站运行维护的模式。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具,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六点:

第一,维护网站的及时性。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所以在信息网络管理的同时,管理人员会维护网站,实时进行数据资料的更新,可靠的网络信息,符合网站特点的资源共享。

第二,改变了以往的数据与信息的获取方式。传统的模式下,生产的原始数据一般都是靠手工输入到计算机的。在信息化的模式中,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导入,数据实时获取,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更新比较快,数据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改变了信息存储的方式。存储介质也由原来的纸质文本,变成了磁盘或者光盘的存储。而今变成了网盘的管理,不再受存储空间的限制。同时应用了擦写不留痕迹的网盘进行数据存储,使数据变得不那么可信了,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第四,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工作效率。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借助于计算机的高速处理的状态,促进信息处理的速度,工作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信息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迅速掌握实际情况。但是,信息处理量的增大,网站维护的强度加大,网站管理技术需要提高。

第五,改变了以往信息的传递方式。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改变了手工环境条件下的报告制度、电话的方式,利用电缆、光缆等形式以光速来传递信息信号,且传递的信息数量远远超过传统方式下的传递量,为企业的信息资料现代化提供了数据的支持。

第六,提高了信息的可用价值。在新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均发生了改变,已经把企业的数据与信息资源作为企业最宝贵财富来管理。而信息是无形的产品,和有形的资产相对比,对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做出必要的措施,才能保证信息不被窃取。但是窃取信息资料是违法的,所以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加强网站的管理,不断更新病毒防控软件,防止网络黑客的入侵,保护信息资源的安全。对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资产加以口令和密码的保护,应当针对信息的特质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可用减轻人的劳动强度,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进行联系与沟通,人与人之间减少了一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网络世界的无形性可能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有可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需要大家注意网络信息的来源,注重网络信息的管理。那么作为信息管理人员,要进行互联网、监管网和网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的工作,必须业务熟练、责任心强,而且具有细致认真的精神,不断创新网站管理模式,更好地管理网站资源,不断对网络数据进行更新,对网络进行安全维护。

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开拓网站管理的新模式,包括建设网站、管理网站,促进信息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做一名合格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邓红霞.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史际春.国有资产管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

[3] 闫修辉,廖八保,梁彩华.价值链成本管理助推转型升级[N].中国航空报,2011-01-02.

[4] 姚冀方.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控制模式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上一篇:船舶内装工程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初探 下一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