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的正确理解

时间:2022-04-05 10:57:06

试论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的正确理解

摘 要: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披露指标,正确理解非经常损益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发展、正确理解的重要意义及理解要点。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理解;意义;要点

一、引言

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披露指标,对于投资者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工程项目经理部,在经济活动分析及财务活动中,也均会涉及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处理。因此,正确理解非经常损益显得极为重要。

二、非经常损益的概念发展

非经常性损益这一概念是证监会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当时将其定义为: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证监会又于2001年4月25日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1号》)?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定义: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收支;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非经常性损益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支。2001年到2008年对《问答1号》的内容和披露范围陆续作出了界定,使其进一步的的得到了完善,减少了公司在非经常性损益时主观判断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增强了公司之间非经常性损益的可比性。新概念放大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外延:即使不是公司“一次性或偶发性”的收支,但只要被中国证监会认定“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均可归为非经常性损益。相应地,新标准中增加了不少新项目,如短期投资损益、资产置换损益等。相信通过新标准的具体落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将进一步得到遏制。但《问答第1号》中并未给出一个界定是否“影响了真实公允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标准,对于哪些该算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难以进行穷举,只能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实质性判断。在中国证监会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盈利作为发行新股、再融资及ST公司摘帽的考核标准后,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问题已成为制约相关会计监管的瓶颈。

三、正确理解非经常损益的意义

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公司更加准确地界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为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首先,非经常性损益是信息披露指标而非财务会计指标。一方面,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没有涉及和改变会计准则关于收入、费用确认计量的标准;另一方面,讨论某一项目是否应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披露,也应以该项目符合会计准则中损益类项目的认定标准为前提。其次,非经常性损益是一项重要的监管指标,涉及到监管机构对公司重要业务的核准标准,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监管门槛”的作用。因此,对某些项目而言,是否应当界定为“非经常”可能并无绝对的标准,是否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披露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监管机构对市场状况的理解和把握。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准确界定了这一监管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当然,但在实际执行中,也还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交易的实质做出判断。最后,在实际执行中界定非经常性损益,应重点关注交易的性质、发生频率、发生金额和对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一是应关注交易是否具有“非正常”的性质,即同公司的正常业务不相关;二是应关注交易是否具有“非经常”的特点,即在发生频率上具有偶发性特点;三是金额的影响,金额的大小对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将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四是应判断如不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披露,是否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

四、正确理解非经常损益的要点

在理解非经常性损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非经常性损益即国际会计准则中所提到的利得和损失。公司如果发生非经常性收益,则会导致公司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要低于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从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就会小于按照当期净利润计算所得出的结果;如果发生非经常性损失,则会导致公司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要高于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就会高于按照当期净利润计算所得出的结果。

(2)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发生于与公司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相关领域。在确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非经常性损益与非经营性损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公司完整的经济活动应该包括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部分,除了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外,还应该包括企业基于各种战略考虑所进行的对外长期投资活动等资本经营活动,也应该包括公司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自行进行的短期投资活动和相关的筹资行为。因此,我们不能根据损益是否来源于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作为判断该收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的唯一标准。

(3)判断某项损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时,除了应该考虑该项损益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联系外,更重要的是应该考虑该项损益的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的大小。判断某项损益的性质,应主要分析产生该项损益的事项或业务是否为公司持续经营所必需,是否为公司发生的特殊业务。从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看,特殊性的事项或业务具有高度的反常性,而且与企业正常典型的活动明显地不相关或仅仅偶然相关。如果产生某项损益的事项或业务是公司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则该项损益就不能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来处理。判断某项损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时,还应该考虑损益金额的大小。根据会计中的重要性原则,对于一些金额较小的非经常性损益即使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也不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析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对于一些明显可归于非经常性项目、但金额较小的损益,为了简化起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处理。但是,如果这些损益对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将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时,仍然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就不恰当了。除了考虑损益的性质和金额外,还必须考虑其发生的频率。产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事项或业务应该是公司发生的偶发性事项或业务,也就是公司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能合理预计是否会发生的业务。正是因为这些事项或业务发生的偶然性,由此而产生的损益就应该归属于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

五、结束语

总之,鉴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是十分完善?利润操纵时有发生?严格地界定“非经常性损益”的范围?对提高利润信息的质量极为必要。在我国?关联交易、债务重组、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资产减值等是盈余操纵的主要渠道?把它们归人“非经常性损益”进行考核?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更清楚准确的界定 “非经常性损益”,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非经常性损益”专门准则?更好地防止对理解不准确、故意曲解和滥用所造成的利润失真。

参考文献:

[1]孟焰,王伟.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研究.会计研究,2009第6期

[2]郑珺,吴庆,曹瑾.舞弊三角形理论视角下的非经常性损益操纵[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06期

上一篇:进口低温材料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研究 下一篇:财务人员如何应对财务转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