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4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05 07:33:28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4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8例, 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 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间治疗效果、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8% VS 66.2%, P

【关键词】 依达拉奉;尼莫地平;脑出血;临床效果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 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则是脑出血后脑组织血肿周围水肿对脑组织产生压迫以及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的氧自由基损害有关[1]。因此在治疗脑出血的患者时不但要关注颅内压的问题还要进行抗自由基的治疗。本院近年来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时联合应用了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表现及头颅CT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符合《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A及MRI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外伤性脑出血以及发病3 d以内死亡的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4例。对照组男42例, 女32例;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57.4±5.8)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42例, 丘脑28例, 小脑4例;出血量5~25 ml, 平均出血量(14.2±2.8)ml。观察组男40例, 女34例;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56.8±4.9)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40例, 丘脑29例, 小脑5例;出血量8~26 ml, 平均出血量(14.6±2.3)ml。两组间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及止血等, 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要给予鼻饲饮食或者静脉营养支持, 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具体使用方法为依达拉奉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2次/d;尼莫地平10 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间治疗效果、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

1. 3 效果评价标准[3] 治愈:症状消失, 病残程度为0级,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意识转清,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颅内CT显示血肿明显液化、减少超过10 ml;有效:意识转清,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颅内CT显示血肿面积减少超过20%;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8% VS 66.2%, 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且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研究显示其死亡率高达30%以上, 即使存活者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遗留各种后遗症状[4]。脑出血后因为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甚至坏死, 使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形成大量氧自由基,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导致脑血管痉挛, 加重患者的症状。临床上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措施有卧床休息、吸氧、脱水降颅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颅内高压缓解症状,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 通过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来清除脑组织内的自由基, 从而减轻对脑组织的损色而保护脑细胞。樊淑敏等[5]的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够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内皮素和IL-6浓度, 从而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尼莫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可以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加脑组织局部血流量, 从而促进血肿的吸收。黄旭华的[6]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加用尼莫地平可以减轻对神经功能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患者可以促进脑组织内血肿的吸收, 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涂作胜.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23):29-30.

[2] 王玉洁, 王健, 刘相玉, 等.自发性脑干出血治疗指南.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561-579.

[3] 昂朝新.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疗效评价.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97-98.

[4] 文桢.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1):133-134.

[5] 樊淑敏.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ET、IL-6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 2011, 51(23):71-72.

[6] 黄旭华.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7):3668-3669.

[收稿日期:2014-04-18]

上一篇:兰索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及对血清TNF... 下一篇: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新应用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