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祁连山冰川的天使

时间:2022-04-05 05:31:50

守护祁连山冰川的天使

“希望河西走廊能一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美丽而神奇的祁连山冰川能永远融化出流淌着最清澈最甘甜的水!”谈及保护祁连山冰川,兰州大学大三学生奚烨许了这么一个美丽的愿望。

2011年暑假,兰州大学学生社团――兰州大学绿队开创了第一届冰川营――祁连山冰川的守护者。在队长奚烨的带领下。队员们登上了美丽的祁连山冰川,睡帐篷、啃硬饼。开始他们守护祁连山冰川的天使行动……

守护祁连山冰川,

守护美丽的河西走廊

2011年,家住祁连山脚下的绿队队员,兰州大学大一学生汪轩,从任祁连山管理局副局长的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令他惶恐的消息。

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水比上个世纪的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除冰川退缩、雪线上升等自然气候的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挖中药材,破坏了冰川区域的生态环境,导致祁连山冰川缩减,这也是导致河西走廊沙漠化、成为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的原因之一。“保护祁连山冰川,就是保护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河西走廊的生命线”。

从小生活在祁连山下的汪轩感觉“保护祁连山冰川,形势刻不容缓。”当即,他向绿队的前辈们反映了这个情况,大家也纷纷抱有同感,感觉身为一名致力于环保的绿队队员应该为保护祁连山冰川做点什么。

行动。做祁连山冰川的守护者

2011年暑假,当其他的大学生纷纷坐上列车回家时,冰川营项目的队长奚烨带领她的队员们也一起登上列车。然而他们无意回家消暑,他们是奔赴祁连山,开展第一届冰川营活动:做祁连山冰川的守护者。

“坐在列车上向祁连山进发的时候,望着窗外西北苍茫的土地和接近嘉峪关时远处若隐若现的祁连山冰川,我的心中对西北的人民,西北的植物以及在西北这片土地生存的一切生物有一股敬仰之情。在日渐恶化的自然条件下,当地人们和其他一切的生物,依旧对这片土地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地坚强地生息繁衍。”奚烨又一次吐露了她内心对西北大地生存着的生灵的敬仰。而对祁连山,她和伙伴们的感情此时已经复杂了好多。“千百年来它默默无闻地滋润着这片土地,而现在由于好多人为的因素,冰川正在急剧地消退,我们的心里真的很不好受。”

2011年7月15日中午。皑皑的白雪,炙热的阳光,清凉的空气,蓝天白雪之间回荡着一串串欢歌笑语。兰州大学绿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小组冰川营的营员们登上海拔4600米的祁连山冰川,在这里合影留念,队长奚烨和她的队员们用手扯起“兰州大学绿队冰川营――祁连山冰川的守护者”的彩色横幅,在蓝天白雪间面对着镜头,露出了他们纯真的笑脸……

队员宁晴颇有诗意地描绘了冰川上的美景,“冰川营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见证了大自然极致的美景,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纯美无瑕,让我们近距离地体会到了冰川的晶莹剔透。纯净的冰川在进入到我眼帘的那一刻,就已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上。没有人触及的自然,原本都是这样天然去雕饰的吧,美得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以原始的姿态,强悍地挤入人心中,充满你的整个天地,仿佛一闭眼就能回到那片铺天盖地的纯净之中……”话锋转过,话题又变得沉重。“然而,一想到这美丽的冰川正在急剧地缩减,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心情变得格外沉重,又感觉肩上的担子是何其神圣。”

冰川营项目把大本营驻扎在距离城市最近的冰川――嘉峪关七一冰川海拔3800米的山脚下,紧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驻扎地。“军用大卡车像运小猪一样,把我们运到冰山脚。”宁晴不乏幽默地介绍当天到到祁连山冰川的情景。“因为高海拔,平常很容易走的山路变得艰难。”

实际上,为了适应冰川的环境,冰川营的队员们之前已经进行过长达两个月的体能训练,每天早晨六点起来围着操场跑三千米,也简单学习了一些户外生存的知识。但到了实地还是感觉困难重重――大家携带的装备都很“小儿科”,因为经费紧张,像冰镐一类的装置都不是特别专业,有的同学在前进的过程中在冰面上擦伤。

初上高原休整一天后,冰川营10名成员分别对中科院七一冰川观测站研究人员、七一冰川环保与旅游服务中心的李建荣主任、附近的一家牧民进行了访谈。“本以为对中科院方面的调研应该会顺利且取得良好效果,而在与中科院师兄在考察站帐篷的将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中却颠覆了我们项目本源的理论根据: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祁连山冰川。”奚烨有点沮丧地说,接着她又解释了她之所以沮丧是因为中科院的师兄无奈地告诉她们:“你们保护冰川干嘛,冰川缩减不全是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目前,甚至是科学界对这个问题也仍是争论不休。”“我们顿时开始不理解。当公益圈与学术圈产生碰撞,作为学生环保团队的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奚烨不禁这样疑问,“而此时,项目却仍要继续下去,心里丝丝的迷茫:有些不知所措。”

在对七一冰川进行调研时。冰川营得到了七一冰川环保与旅游服务中心的李建荣主任很多帮助。“李主任对环保很有研究,对我们的到来提供了很多帮助,对七一冰川的保护也做出了很多表示。”奚烨作为队长,不无感激地说。“游客意识调研方面也得到了游客很积极的配合与鼓励,但很多游客依然向景区乱扔垃圾。”

结合民生,携手全社会

7月17日,奚烨带领冰川营项目组来到河西走廊工业及旅游城市嘉峪关市,下午19:30分至21:30在嘉峪关市雄关广场,进行了关于宣传冰川与低碳环保的活动。奚烨回忆那晚的情况说,“嘉峪关在线的志愿者提供了帮助,真的很感谢他们。宣传期间,我还作为队长接受了酒泉市电视台、电视报、雄关晚报三家媒体的采访,宣传也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嘉峪关市的人民是热情的。嘉峪关市区的环境是优美而整洁的,而坐落在嘉峪关市区北部的嘉北工业区却烟雾弥漫、怪味横行。”提起嘉峪关市工业区企业环境问题调研时的情景,队员们普遍有这样感觉。“走进工业区,尝试着进一家又一家的企业,每每提到环境问题就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偶尔有个别企业接待。感受到民营企业运行的艰难,环保成本的高昂,让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最本源的调研目标。”对调研时的遭遇,奚烨至今记忆犹新。她和她的队员们又提出质疑,“经济与环境保护真的是对立的吗?难道没有契合点吗?作为学生的我们真的有些迷茫了。而我们只能努力地寻找答案。”

接下来,队员们走访了酒泉市高新工业园区的企业。奚烨介绍走访某风电企业发现的新问题,“风电、太阳能,这些大家原本以为清洁环保的能源,而利用方式却有着难以处理的严重污染。风能风叶的处理、太阳能所用的硅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都相当大。”“所幸还有好消息,我们去了一个钛合金企业,这个公司虽无环保类业务,但曾组织参加环保宣传活动。”接着她又介绍了走访钛合金企业的具体发现,“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告诉我们。企业自身已经意识到企业的废气排放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起冰川消融。因此公司正努力减少粉尘,减少污染,努力向绿色企业的方向发展,同时公司正在着手建综合料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封闭的方式避免粉尘进入大气,此项目计划在十二五规划内完成。”

最后一站。奚烨带领队员到了肃州区东郊的泉湖乡,关于泉湖乡之行,她是这样回忆的:“在泉湖乡,当地的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那么深切地感受到西北这片土地人民的热情与淳朴。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祁连山周边地区人民对气候这方面知识的欠缺,与民生无关的很多东西早已被百姓潜意识地放弃。如何把环境保护与民生相结合才是我们做环保最好的出发点。”

活动结束了,奚烨和队员们踏上归程。然而他们依旧念念不忘结合民生和携手大众。“建议普通群众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政府或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绿化;同时,对于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应该是有所限制的。生态脆弱的地区,还应该适当限制放牧。不过,禁牧的话,就要再考虑了。环保,应该是和民生相结合的。”

面对未来,奚烨这样说:“我们冰川营还会继续举办,而且2012年我们计划招募外地营员,呼吁全社会一起,共同守护祁连山冰川,守护美丽的河西走廊。”

上一篇:一个名叫中国的年轻人 下一篇:你的美,不只是上帝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