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价值与改革

时间:2022-04-05 12:32:48

浅议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价值与改革

【关键词】 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观念;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54―01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劳动力队伍的迫切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便成为我省中、高等职业教育亟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向来备受忽视的语文教育可在这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一、语文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现阶段和未来进入社会以后,都要面临各种复杂的关系,而学习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便是学生自身成长的过程。语文可通过培养学生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促使其个性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仅包括基础技能,还包括写作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学生可在未来工作中更加独立地理解产品说明,阐述产品性能,整理产品创新,对在工作中出现的各项专业需求予以严谨、准确和简洁的说明,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达到与领导、同事、客户等的良好沟通和交流。这些素质远非单纯的技术能力所能代替,它既代表生产者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也代表他将生产与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语文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和非技术性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当前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弊病,而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迫切要求学校的德育内容和形式发生改变。语文教育向来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宏伟抱负,在培养学生品德培养方面有独特作用,为其他学科所不及,它可以使德育有效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在语文课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充分发挥语文作为“文化载体”的“人文”功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篇目都渗透了浓厚的人格教育因素,体现着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通过恰当的引导,对学生责任感和奉献服务思想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如《劝学》、《师说》等古文名篇论述学习和从师之道,对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需求有启迪作用。

在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学生和其他学校一样,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特殊的家庭和社会成长环境,使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对社会事务的认识比较简单,而自我期许又往往过高。这种个性特点很难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关系。语文教育通过对经典文章的学习,利用课堂渗透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其增强涵养,加深对社会和人生复杂性的认识,逐步培养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思想上更加成熟,从而更加有利于技术和专业特长的发挥。

二、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应转变观念与方法

为了达到语文教育的特殊目的,作为中职和高职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一是采取动态多元的考核和评价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介绍、生字词、课文分析、写作特点、思考与练习等固定模式,这对现在的职业教育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很难产生教学效果。所以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比如强化对日常课堂学习表现、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和日常应用文写作的考核等,通过多方面分时间段的检查与督促,集中培养学生的特定能力,调动其在学习方面的积极和主动性,树立成就感。

二是提倡开卷有益,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把死的知识灌输变成活的积极吸收。“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轻松自由地阅读课外书,放飞心灵,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达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及其收获,予以积极评价,并将其计入学习成绩,以便形成良性循环,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

三是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进行取舍,既遵循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让二者完整统一,实现教学方法、内容的灵活性和弹性,用“他山之石”,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上一篇:初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创新举措 聚焦发力 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