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时间:2022-04-05 06:32:56

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输液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150例,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 输液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933, P

【关键词】 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舒适护理;效果评价

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是通过静脉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传统门急诊患者治疗过程中, 因输液患者多, 流动性大, 病种复杂多样化, 医护人员不足, 对患者护理措施较少, 造成患者输液治疗效果较差, 输液过程患者易烦躁、焦虑, 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 因此护理满意度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 护理模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舒适护理模式被应用于临床。舒适护理是护理学科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 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有效性的护理模式, 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本院对2013年3~9月在门急诊输液150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措施,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9月本院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 男136例, 女164例, 年龄最小5岁, 最大82岁, 平均年龄(43.0±10.5)岁。全部患者均经执业医师确诊后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所有患者意识清醒, 均能正确描述心理及生理感受。将300例患者按输液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15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 如对患者完成输液、及时更换药液、拔针, 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与患者进行一定的交流,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输液前护理 输液室保持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 设施、地面、空气按时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空气清新, 免费提供开水、一次性纸杯和纸巾、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输液室配有舒适的座椅、空调、电视、储物柜, 天冷时配备热水袋, 室内播放节奏舒缓的背景音乐, 使患者处于一个安全、舒适、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输液治疗, 从而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厕所内防滑标识明确, 设防滑措施、卫生纸、高低不等的输液瓶及手提包挂钩。输液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如输液目的、输注药物名称、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增加治愈疾病信心、使其配合治疗。未进食患者可嘱输液前进食, 以免空腹输液造成晕针或其他意外情况发生。

1. 2. 2 输液时护理 工作中护士仪表端庄, 语言温柔亲切, 动作轻巧灵活, 塑造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给患者以信任和安全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询问病史, 穿刺时协助患者取舒适, 选择合适针头, 仔细观察血管, 排气避免药液浪费, 做到轻、快、准、稳、一针见血, 避免穿刺中的疼痛刺激带给患者不适和恐惧。穿刺成功后对于不合作的小儿或老人, 在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适当固定, 同时避免磨损皮肤。勤巡视,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是否脱出、输液管是否通畅、滴速是否合适、观察并询问患者有输液反应等情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患者感受、心理需求, 如协助如厕、递开水等。

1. 2. 3 输液后护理 采取先快后慢拔针法, 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 对小儿或行动不便者协助患者按压针眼, 以减少对损坏的血管壁和真皮的刺激。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输注过敏性药物患者嘱其输液后休息10~20 min后方可离开, 以免发生意外。

1. 3 评价指标 自编护理满意度评价表。本评价表共20个条目, 主要包括输液环境、护士服务态度、言行举止、技术操作能力、健康教育5个维度, 采用5级评分。该调查表满分为100分, >90分为非常满意, 75~90分为满意, 60~74分为基本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输液环境、护士服务态度、言行举止、技术操作能力及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门急诊输液室是门急诊患者求医过程的最后一站, 患者长时间挂号、候诊、交费、检查、取药等复杂的就诊流程后, 大多数都处于身心疲惫和情绪焦虑的负性心理状态。再加上门急诊巨大的就诊量和紧张的工作氛围, 易引起患者或家属对输液护理的不满。

舒适护理是较为科学的门急诊输液护理模式, 要求护士上班期间仪表端正,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在输液前通过环境布置, 向患者介绍情况等, 为患者营造轻松、舒适的输液环境[2] ;在输液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输液情况,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需求详细解答, 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 帮助患者保持愉悦心情;输液后护士做好善后工作。本研究将舒适护理应用到门急诊静脉输液的各个流程, 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患者有一种安全感、温馨感和亲情感。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对输液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能力及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可明显提高输液患者身心舒适度, 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提高患者满意度, 减少医疗纠纷,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艳, 刘晓丹, 李勤, 等.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护理研究, 2008, 22(12A):3105.

[2] 龙小蓉.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5):690-691.

[收稿日期:2014-10-21]

上一篇: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 下一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