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首发抑郁症7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4 06:06:57

60岁首发抑郁症7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首次抑郁症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72例60岁以上首次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 用自制调查表, 对其逐一登记性别、年龄、文化及婚姻、职业及住址、家族史、患病时间等, 并统计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时间最短12 d, 最长47 d, 平均28 d。临床治愈35例, 症状减轻27例, 症状无变化10例。结论 预防和治疗的重点以城镇单身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 提倡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60岁首发;抑郁症;分析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近, 抑郁障碍在老年人中成为常见病之一。据资料报道65岁以上人群中重症抑郁的患病率为1%~5%[1]。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人群当中, 抑郁症状常出现在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人群当中, 并存在着更高的自杀风险, 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为了解60岁以后老年人首次发病, 其临床上有何特点, 本文统计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明确诊断为抑郁症的60岁及以后首次住院治疗72例的抑郁症患者病历资料, 现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岁及以后首次住院治疗抑郁症患者72例。其中, 男24例(33.3%), 女48例(66.7%);男女之比1:2;60~64岁15例(20.8%), 65~69岁25例(34.7%), 70岁以上32例(44.4%);高中及以上16例(22.2%), 小学文化32例(44.4%), 无文化24例(33.3%);单身45例(62.5%), 配偶健在16例(22.2%), 无记载11例(15.3%);工人19例(26.4%), 干部35例(48.6%), 农民12例(16.7%), 无职业6例(8.3%);城镇60例(83.3%), 农村12例(16.7%);有家族史35例(48.6%), 无家族史22例(30.6%), 家族史不详15例(20.8%);病史1~3个月45例(62.5%), 6个月~1年18例(25.0%), 1年以上9例(12.5%)。

1. 2 治疗及用药方法 单一抗抑郁用药(氟西丁、舍曲林、米氮平)45例(62.5%)合并用药(氯硝西泮, 阿普唑仑)27例(37.5%)。

2 结果

治疗时间最短12 d, 最长47 d, 平均28 d。临床治愈35例, 症状减轻27例, 症状无变化10例。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障碍的老年人口, 在近几年有显著增长趋势。据流行病学资料报道大约有10%~12%的60岁以上的慢性躯体疾病住院患者患有重症抑郁。社区老年人群中表现明显抑郁症状者高达15%[1], 另有资料报道60岁及以上老年抑郁症患病率1.51%, 北京60岁及以上老年抑郁症患病率1.57%[2]。重视老年人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 对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是预防老年抑郁发作行之有效的措施。作者调查显示, 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 这与相关的资料报道相一致, 这种男女患者例数的差异, 可能是由于女性生活压力过大, 处于家庭生活的中心, 易受到家庭生活琐事困扰, 也可能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 老年妇女绝经后, 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分泌减少而影响睡眠, 导致失眠, 而失眠又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出现烦躁、焦虑、抑郁。年龄越大, 患病率越高, 随着年龄的增大, 出现丧偶的几率也就越大, 单身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几率也就越大。有研究发现, 丧偶后单独居住的老年人, 丧偶第1年有10%~15%的老年人会出现抑郁症状, 而一般的老年人群中仅有1%~4%存在着抑郁。城镇老年人患者显著高于农村患者, 这是否与城镇职工多是独生子女, 结婚后大多数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加上平时儿女工作压力大, 而忽视了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关心, 而使老年人的心理出现失落, 进而出现失眠、抑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治疗用药单一用药45例, 合并用药27例。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与年轻人相比都在衰退, 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增加, 危险性也在增加。建议对老年人用药治疗还是以单一用药治疗为主。本文治疗结果表明。临床治愈35例, 症状减轻27例, 症状无变化10例。总体治疗效果较好, 说明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是正确的, 无效果的占13.9%, 可能与治疗时间短、药量小等因素相关。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抑郁性体验、焦虑和躯体不适, 约70%的患者有如心里难受、头疼、头迷糊等并因上述症状表现而就诊于综合性医院, 相关的检查均无明显改变。睡眠障碍也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 随年龄增长, 失眠也越来越重, 70岁老年人中约有20%~35%的存在睡眠障碍, 伴有幻觉和妄想的抑郁称精神病性抑郁, 妄想多以自责、自罪、被害、嫉妒等为主, 患者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 坚信自己有罪将会受到惩罚等。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表现以痴呆为主, 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判断力等均下降。抑郁与痴呆之间是偶然联系, 还是抑郁是痴呆的前驱表现, 痴呆与抑郁具有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等目前还没有定论[2]。欧洲13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6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率29.3/10万, 约有71%~95%与患精神疾病有关, 长期追踪, 抑郁总自杀死亡率为15%~25%。自杀是老年期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抑郁症状, 预防自杀、减少复发, 除了常规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还可以选用电休克治疗, 特别是改良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有效率约80%,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且无明显禁忌证的患者, 电休克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可靠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于欣. 老年医学新进展.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1: 26, 31.

[2] 沈渔. 精神病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103.

[收稿日期:2015-02-04]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效... 下一篇:探讨临床上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紧急救治和...